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310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一Word下载.docx

1.1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这一时期,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除了农业最终产品即各种农产品外,各种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它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良种及兽医服务等,都进入农业交换领域,甚至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普遍成为商品性消费,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业打破了内部物质循环的局限性进而实现物质的开放式循环,从自给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1.2工业装备普遍采用。

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逐步由播种机、脱粒机、饲草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

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广泛使用,欧美的发达国家先后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联合化。

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新型材料、节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化、农地园艺化、农业设施化以及交通运输、能源传输、信息通讯等的网络化、现代化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来是主要的人类传统的职业的农业,从欧洲较富足的国家开始,正在迅速变为一种越来越带科学特征的工业”。

1.3先进科技广泛应用。

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19世纪中叶农业化学技术得到发展,欧洲率先突破只施用有机肥的传统,开始大量使用化肥;

20世纪中叶部分国家进行了以杂交玉米、杂交小麦、杂交水稻为主的“绿色革命”;

之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农业种质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农业科研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农业的可控程度大大提高,出现了“精确农业”等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增产的60%~80%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

与科技运用相适应,农业劳动者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先进的科技不断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4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普遍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1.5生态环境受到重视。

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现代农业以化学物质的使用和能源(主要是石油)的大量消耗为开端,其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农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高效化,在应用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农村也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三农”理论体系;

第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是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第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好农业,用城镇化的方式建设农村,用现代化的进程转变农民的美好愿景和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其代表性观点有六种:

第一种观点是过程论。

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

此外,还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

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单一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徐更生,1993;

张仲威,1994;

马焕喜,1998;

梁荣,2000)。

第二种观点是制度论。

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扩张而引发的组织制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因此,农业现代化就是最终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制度现代化(张叶,1999;

王明华,2001)。

第三种观点是配置论。

他们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是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业现代化是体制系统(主要为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生产力系统(主要为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和农业人力资本)和作为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农用生产资料工业及流通体系三大系统的有机统一体(蒋伏心,1996)。

第四种观点是可持续发展论。

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完整涵义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黄国桢,2001)。

第五种观点是转变论。

他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他们把农业现代化定义为:

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即是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顾焕章,1997;

牛若峰,2001)。

第六种观点是一体论。

他们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人WTO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不是在一个封闭状态下的独善其身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的武装过程(杜晓君,1995;

闵耀良,2001)。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都有一定道理,有助于推动更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他们在重新审视中西方农业现代化之后,明确指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首先,中国有七八亿农民,人均耕地1.41亩,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依靠科技来提升农业,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规模经营,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来组织高效农业。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

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概括许多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这样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

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

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广大农村仍属于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桥梁作用。

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关系重大,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否则。

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

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3.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作用下,粮食连续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扎实稳步地推进。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科技还不发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许多困境扣制约。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五个方面。

3.1农业基础薄弱的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存在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缺陷,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加上城市倾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工业抽吸农业、城市吸吮农村,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水平差,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生态环境不佳。

农产品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农民积极性受到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2006年,我国耕地有效的灌溉面积为8.48亿亩,仅占总面积的46.41%,每年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

农业基础薄弱,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2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日益突出。

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2006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二是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人均淡水总资源仅为210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600多万吨,氮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36亿亩;

地膜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新的污染源。

上述条件的制约,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步。

3.3农业科技的制约。

现代农业是依靠增加大量现代工业装备和物质投入、开放的高效农业系统,以产业化为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