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之爸爸去哪儿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儿童少年卫生学之爸爸去哪儿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少年卫生学之爸爸去哪儿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⑥学校建筑设备、学习用品卫生;
⑦学校卫生监督。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生长:
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及全身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发育:
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属质变。
成熟:
指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成熟度:
某一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阶段性:
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学前期)3-6童年期6-12青春期10-20青年期18-25;
程序性:
①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②近侧发展律(手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
③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两个突发高峰期的时间:
①胎儿期:
身高(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
婴儿期;
②青春发育初期(女9-11至13-15男11-13至15-17)。
4个时期:
第一突增期:
胎儿4个月→生后一年;
稳定生长期:
两岁后;
第二突增期:
青春发育开始后,女9-11至13-15男11-13至15-17;
生长渐止期。
两次交叉的原因:
第一次交叉:
女生突增开始,男生尚未开始;
第二次交叉:
女生突增开始下降,男生突增开始。
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增长的比例:
头1,驱干2,上肢3,下肢4。
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还包括身体各部分发育速度的不均衡。
掌握突增高峰期的意义:
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及协调性
神经系统—中枢最早发育,起协调作用;
淋巴系统—易感人群是大的和小的;
生殖系统:
要先长好自己才能繁殖后代,当然是最后发育啦,你们说是不是!
Scammon生长模式:
①一般型:
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
②神经系统型:
一次突增,先快后稳(成人标准的190%);
③淋巴系统型;
一次突增,有升有降;
④生殖系统型:
一次突增,先慢后快。
(四)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生长轨迹现象:
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
赶上生长:
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儿童在患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后生长符合“赶上生长”)
生长关键期:
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缺陷或功能性障碍。
生长长期趋势:
儿童少年出现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升高逐步增长的趋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都呈现长期加速的趋势。
常见发展关键期有:
①0-2岁以前是运动发展的关键期;
②1岁半-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③4-5岁是辨识字、词的关键期;
④0-4岁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⑤3岁前是良好习惯的培养期(睡眠、饮食、排便、自理、社交等);
⑥青春早期是长骨的关键生长期;
⑦胎儿期~出生后6个月是脑组织生长的关键期(智力营养关键)。
(五)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表现:
1身高体重的增长2性发育提前3乳、恒牙萌出提前4儿童时期某些疾病提前发现
原因:
1营养(最直接)2异族通婚3传染病的有效防治4城市环境的刺激作用
意义:
1)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时期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卫生标准;
3)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4)合理营养
心理发展:
又称心理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持续而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来的占主导地位、典型而本质的特征。
(一)婴儿期(发展心理学指0-3岁):
最突出的心理发展是动作发育和言语发育。
1、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1)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2)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3)开始最初的游戏活动。
4)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接行动性。
2、个性发展
1)气质:
表现在个体身上的一类共同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性的典型结合。
稳定、可变性。
托马斯-切斯的婴儿气质四类型说:
(1)容易型:
(2)困难型:
大哭大闹,耐心,促使适应性提高。
(3)迟缓型:
安静,鼓励尝试,提高适应能力。
(4)混合型。
教养意义:
教养方式应与儿童气质配合良好。
2)成熟势力说: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成熟更重要。
3)母婴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连结,由于婴儿的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又称为母婴依恋。
基本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
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安全型:
儿童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满意地又去游戏。
回避型:
儿童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她。
反抗型:
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个月-6个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1)生物学意义:
获得安全感;
(2)社会学意义:
学习社会行为,适应社会生活。
(二)幼儿期(3-7岁)
1、心理发育特点:
1)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3)个性心理特征初步形成。
2、幼儿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幼儿心理发展内容:
1)心理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作发育和语言发育。
2)动作发育有赖于感知觉,体格和生理功能发展,同时又影响智力情绪个性发育。
3)是完整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机械记忆为主;
5)年龄越小,语言能力和记忆精确性评价越能反映其智力发育水平。
补充:
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
1)“三座山实验”自我中心性,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青春期自我中心:
早已区别自己与他人想法,但由于自我意识过于高涨,少年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表现为:
假想的观众,独特的自我。
2)守恒实验“守恒”是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上,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
(三)童年期
1、心理发展特点: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2、儿童心理发育内容:
1)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全面发展;
2)情绪发育:
能够控制情绪但仍易激动。
3)模范能力强,成人的语言对期行为塑造起关键作用。
3、儿童思维的特点:
1)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2)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4、5年级)。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自我意识,自我观念的形成。
)
(四)青春期
1)身体发育上急剧变化。
2)心理发育上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心理很不稳定。
3)性意识觉醒。
2、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
4)高傲与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3、思维品质:
1)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思维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3)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4、人际交往:
1)改变了集体性的交友方式。
2)同龄朋友关系占主导地位。
3)与异性朋友关系的变化。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消弱)。
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青春期:
是指个体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约占人类生长发育过程的一半时间,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性发育:
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包括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生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的发育等。
性早熟:
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
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性发育延迟(性晚熟):
第二性征及性器官比同龄人发育缓慢。
以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
青春期中三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1)青春早期:
生长突增阶段,出现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女孩最早表现出乳房的发育,男孩睾丸(最早)、阴茎开始发育,该期一般约持续2年;
2)青春中期:
性征发育明显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为主要特征,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而形态发育的速度开始减慢,此期常持续2-3年;
3)青春晚期:
生长发育缓慢期,其中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直至骨骼完全融合;
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逐步达到成人水平,此期通常持续2年左右。
&思维发展的特点:
1岁前婴儿只有感知无思维,1岁后开始出现一些概括和间断性的思维萌芽,主要特点为直观行动性;
2.5-3岁思维虽依赖直观动作,但已可明显看到词语对思维的调节作用,儿童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语言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小学期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住,不平衡性,关键年龄是4年级(10-11岁);
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减少。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1)遗传:
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潜力);
2)环境:
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遗传:
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
遗传度:
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用%或小数表示。
越接近1(100%),提示遗传作用越大。
儿童的内外性格特征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度0.7左右;
身高遗传度:
0.75
情绪稳定性、神经质、掩饰性等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度在0.1-0.5之间;
行为则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环境因素略大于遗传;
行为和社会能力的遗传度均为0.6,还存在性别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遗传聚集性(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及种族差异
(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比例)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表现。
双生子:
分单卵双生(都相同)、双卵双生(不完全相同)
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营养(足够的能量,优质的蛋白质,钙铁各种维生素,DHA)、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疾病(感染性、消化道、寄生虫)、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