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
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主要线索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学科主要线索:
“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次飞跃:
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其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第三次飞跃:
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工农联盟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①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理论纲领;
②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③坚持民主制的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四、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
1)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2)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3)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评价
1、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第二阶段: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摩莱里《自然法典》
马布里《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巴贝夫《平民宣言》
第三阶段: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人圣西门(1760-1825)的《论实业制度》
法国人傅立叶(1772-1837)的《新世界》
英国人欧文(1771-1858)的《新世界观》、《新世界道德书》
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4)空想社会主义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
19世纪英国、法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繁芜丛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
2)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
4)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6)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
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
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
10)关于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在当代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1)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全球化具有指导意义;
2)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3)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马恩提出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与坚持工人民主共和国的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耻辱性的历史经历。
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两个阶段:
1)1945-1947人民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2)1947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埃俄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
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1918年9月,苏维埃政府宣布国家进入战时轨道,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形成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这种经济体制进一步强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和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第二,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国家不仅将大型企业,也将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
第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
第四,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教材分析了它的弊端和效果;
工业国有化政策,分配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及评价: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揭示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指出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