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284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矿山井下测量文档格式.docx

实习的第三个要完成的任务是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中井下一级水准测量与地面工程水准大致相同。

井下水准点可埋设在顶底板和巷道两帮的稳定岩石中,或利用导线点,要把水准测量中有的高程点设在顶板上,水准是倒立形成井下高程控制的一个特点,但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公式是不变的,使用J6经纬仪对向测量两测回,往返测量的高差不应大于10+0.3Dmm(为两点间的平距)。

通过这次测绘实习,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一般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

第一章实习目的要求及准备

1.1实验要求

1.加深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和解决,各类工程中,测量实践的能力

2.要求学生能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及相应的内业计算掌握点的平面和高程放样工作。

3.要求学生能进行并掌握建筑物定位.

4.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并能独立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的要求。

1.2实验仪器和工具

1.DJ6六经纬仪一台含脚架一个

2.DS3三水准仪一个含三脚架

3.钢尺一把

4.导线记录手册一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册一本

5.卷尺一把

6.拉力计一个

7.手电筒3个

8.铅笔一个

1.3实习小组分配安排

组长:

李胤达(17)

组员:

曹起滔(02)陈洪宇(03)符光平(09)郭建霖(12)

郭俊宇(12)李国栋(16)

第2章实习内容

2.1水准测量

2.1.1目的与要求

一,井下导线施测方法及要求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基本控制导线为和导线,采区控制导线为和导线。

这次矿测实习安排学生实施井下导线,具体要求如下:

(一)测角

1.每测站两侧回观测水平角

2.半侧回复差小于正负40秒,测回间互差需要小于正负30秒

(二)量边

1.使用比长过的钢尺,施加十五千克标准拉力,悬空丈量,测记温度

2.每边连续读数三次,边长互差小于正负三毫米

3.同一条边往返测互差应小于边长中数的1/16000

(三)正负15秒导线要求

1.角度闭合差小于±

30√n

2.导线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16000

二.井下三角高程实测方法及要求

1.竖直角观测采用一测回:

指标差互差应小于±

25

2.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互差应小于±

(10+0.3l)mm

3.高差闭合差应小于100mm√L

三.井下水准测量

1.两次仪器高测得互差不超过五毫米

2.水准路线闭合差不超过±

50√L.

2.1.2方法与步骤

(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1.安置仪器

先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定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领一支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支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

4.水准仪的操作

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

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

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

5.观测练习

在仪器两侧各立一根水准尺,分别进行观测,记录并计算高差,不动水准尺,改变仪器高度,同法观测,或不动仪器,改变两立尺点位置同法观测,检查是否超限。

(2)普通水准测量

1.在隧道选取六个高程控制点,连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相邻的两个控制点的长度安置两个测站为宜,每个测站长度5~10m。

2.在起始点和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分别观测黑面水准尺,得到后视读数a黑河前视读数b黑。

然后再测前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b红,旋转水准仪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a红,检查所测数据是否超限,如果超限重测,不超限则计算平均高差h,然后进行下一站观测,一次推进测出h2、h3、h4·

·

3.根据以知点高程及观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斌检查是否超限。

2.1.3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每次观测读数前,应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并消除望远镜视差。

2.立尺员要思想集中,立直水准尺。

并注意已知水准点和待定水准点上不放尺垫。

仪器未搬迁,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仪器搬迁时候,前视点尺垫不能移动。

迁站时防止摔碰仪器或丢失工具。

限差要求:

黑、红面水准尺读数之差(黑+K-红)小于3mm;

同一个测站黑、红面(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5mm;

路线高差闭合差应在±

20√L或者

±

6√n(mm)之内,L为公里数,n为测站数。

超限应重测。

2.1.4数据处理(见表)

2.2经纬仪导线测量

2.2.1方法与步骤

1.在测区内选定由5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订上用粉笔标定的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的边长,读至毫米,平均值到厘米。

3.采用测绘法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测一个测回

4.计算:

角度闭合差fβ=∑β-(n-2)*180,n为测角数,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坐标。

测绘法观测水平角

第一测回观测:

盘左:

瞄准左目标A,用度盘变换手轮把度盘配置在零度附近(注意:

大于0°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左,记入观测手册;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瞄准右目标B,读数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观测手册,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左-a左。

盘右:

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录;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录。

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右-a右。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是否超限,计算一测回角值β。

β=1/2(β左+β右)

3.第二个测回观测:

方法同第一个测回观测,不同的是盘左时,瞄准起始目标A时,应用度盘变换手轮把度盘配置在90°

附近。

4.观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测回法观测手簿

2.2.2注意事项

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引起的误差。

2.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边长根据实验场地而定。

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3.如无起始边方位角时,可按实地大致方位假定一个数值。

起始点坐标也可以假定。

4.限差要求为:

同一边往,返测相对误差小于1/2000.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定为±

60√n’’,n为测角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

2.2.3数据处理(见表)

2.2.3.1计算公式:

角度闭合差f=∑β-(n-2)*180°

,n为测角数

坐标方位角α前=α后±

180°

+β左

坐标增量计算公式ΔX12=D12COSα12;

Δy12=D12sinα12

点2坐标公式X2=X1+ΔX12;

y=y1+Δy12

2.3三角高程测量

2.3.1方法与步骤

1.选取A、B两点,使用钢尺测量AB的水平距离D

2.在A点安装经纬仪,在B点上立一个测杆,经纬仪对中整平

3.量取仪器高v和仪器高i,经纬仪测得数值角度为α

2.3.2注意事项

1.D为了消除地球曲率在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三角高程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即所谓的对向观测

2.往返测得的高差之差不大于限差时,取平均值左为两点高差

3.高程点设在顶板上,水准尺倒立,只要是从顶板往下取得的值都要加上负号后再代入公式

2.3.3数据处理(见表)

公式:

h=D*tanα+i-v

D——两点之间平距

α-----竖直角

附表一:

测站编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方向及尺号

标尺读数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d

1

2930

2808

2884

7569

2

0135

2843

2695

2749

7534

12.2

11.3

后-前

0035

0.9

3030

2760

2998

7782

3

0289

6.1

10

0389

-3.9

-3

2823

2917

7603

0110

2912

2795

2807

7593

1.8

2.8

0010

-1

-4

4

2511

2853

2470

7227

-0352

2400

2822

7508

11.1

9.3

-03.52

-02.81

-2.2

5

2570

2685

2521

7201

-0112

2475

2580

2632

7419

9.5

10.5

-0111

-0213

-3.2

6

2762

2815

7530

-0040

2730

2770

2785

7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