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72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

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

A.气旋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D.反气旋

4.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C.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D.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3.C4.B

3.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模拟近地面不同地方受热不均,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香冒的烟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流动,从而模拟了热力环流。

4.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点睛】

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

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

B.③处比①处气温高

C.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

D.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

【答案】5.C6.C

5.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②=④,可以看出等压面②向上凸,说明②处气压高④处气压低,对应的地面是③是高压,①是低压;

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是③①②④。

6.近地面③是高压,①是低压,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A错;

③是高压是因为地面遇冷,①是低压是因为地面受热,①处比③处气温高,B错;

①点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C正确;

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②=④,D错。

【点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北京B.台北

C.上海D.首尔

8.5月7日2时,风力最小的城市是(  )

【答案】7.A8.B

7.北京6日在低压中心东侧吹东南风,7日在低压中心北侧,吹东北风;

台北6日到7日在高压南侧吹东北风,7日在高压的西南侧吹偏东风;

上海6日都在高气压西侧吹东南风,7日在高压西南吹偏南风;

首尔6、7日都吹东南风。

选A正确。

8.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5月7日2时,台北附近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

北半球气旋东侧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南侧吹西南风、北侧吹东北风;

北半球反气旋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南侧吹东北风、北侧吹西南风。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10.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暖湿水汽充足B.风力较弱

C.太阳辐射较弱D.气温较低

【答案】9.C10.B

9.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吹下,谷地中心应是上升气流,A错;

白天吹谷风,风应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B错;

夜晚,谷底中心是上升气流,易遇冷凝结形成雾,C正确;

白天,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温度升高不易水汽凝结形成雾,D错。

10.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

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

甲处山谷周围多山,地形封闭风力较弱,不能吹散雾,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

下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风速分布图。

11.上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答案】11.B12.D

【解析】试题分析:

...............

12.地砖偏向力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项错误;

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低,故B项错误;

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故C项正确;

北半球海面狭窄,冬季陆地为高压系统,海洋为低压系统,夏季,陆地为低压系统,海洋为高压系统,故D项错误。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旋过境B.反气旋过境

C.冷锋过境D.暖锋过境

14.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日洪水水位最高

B.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C.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D.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答案】13.D14.B

13.由图示可以看出,5日-7、8日-10日,该地由晴转阴,出现阴雨天气,温差由大变小,温度由低到高;

10号阴雨过后,天气转晴,温差变大,温度升高,可判断该地是暖锋过境。

选D正确。

14.该地7、8日出现阴雨天气,此时云层厚,大气的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洪水一般出现在雨水过后,而不是下雨时段;

图示该出由晴转阴再转晴,气温日较差由大到小再到大;

空气湿度由小到大再变小。

冷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冷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大风、降水;

冷锋过境后是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是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降水;

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15.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6.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15.B16.C

15.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

16.乙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A错;

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

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

-60º

大陆西岸,并不一定都是地形平坦,B错;

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不可能有厚厚的积雪,D错。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7.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18.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B.4月

C.8月D.12月

19.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答案】17.B18.B19.A

17.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因此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所以B正确。

18.辐射差额大于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

相反气温将降低,8月—次年4月,辐射差额小于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因此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所以B正确。

19.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所以A正确。

大气受热过程

左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

20.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地形D.植被状况

21.右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

A.①②B.②①

C.③①D.②③

【答案】20.A21.B

20.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故A正确。

21.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②曲线;

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①曲线。

故B正确。

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2.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  )

A.台风雨B.锋面雨

C.对流雨D.地形雨

23.该时段(  )

A.亚欧大陆降温快B.亚洲高压势力强

C.太平洋升温快D.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答案】22.B23.D

2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东北-西南延伸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应是锋面雨带推移到此形成的锋面雨;

台风雨主要影响东南沿海;

对流雨多在小区域,不呈带状分布;

地形雨多是受地形阻挡形成在山地迎风坡,不呈带状分布。

23.该时段锋面雨带影响东北、华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