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269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始末及启示PPT文字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应对市场的反应和来自各方的质疑。

中铝在购买力拓英国股票前没有向澳大利亚主管外国投资的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FIRB)提出申请。

中铝交易后立即向FIRB做了通报,但又利用力拓的双上市公司结构,声称其购买的是力拓英国的股权,所以无须澳大利亚FIRB批准。

尽管肖亚庆向澳大利亚媒体公开宣称,中铝没有增持力拓股份的计划,也不会寻求力拓董事会的席位,但是FIRB没有接受中铝的立场,且对此讨巧的说辞十分不满。

插曲:

必和必拓一直试图收购力拓

之前,必和必拓分别提出以3:

1,和3.4:

1的换股比例收购力拓股票,力拓董事会都认为低估了力拓的价值。

2008年10月初,澳大利亚主管反垄断事务的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批准了必和必拓对力拓的收购。

此时,国际金融危机已全面爆发。

随着原材料商品价格大跌,必和必拓决定放弃并购力拓。

B第二次并购

2009年2月12日,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少了美铝);

,中铝主动斥资195亿美元将其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

中铝在力拓宣布破产倒闭前宣布大规模的注资计划,又遇上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复苏,恰好强力刺激了力拓股票价格上涨,谈判期间,“两拓(力拓与必和必拓)”暗中合作,

中铝与力拓关于合作的探讨早在中铝购入力拓股票后不久就开始了。

但是力拓心理价位太高,收购谈判僵持不下。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力拓股价大幅下落,双方合作的空间才显现出来。

离开美铝独自操作

中铝与美铝达成协议,由中铝赎回美铝所持有的ShiningProspect公司的可转债。

此时的美铝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财务状况不佳,无力参与中铝对力拓的投资,而收回的资金也有助于改善其现金水平。

对于中铝来说,美铝的退出可以避免由于其矿业资产和业务而导致政府反垄断部门的反对,但是中铝也不再能依靠美铝缓解外界对其真实目的的疑问。

来自力拓董事会内部反对的声音

力拓没有给予其他股东平等的入资机会,中铝入资价格过低,以及中铝入资会影响力拓对中国客户的谈判。

挑战3:

来自澳政府和社会的反对

中铝的国企背景引发了澳大利亚政界和社会的担忧,而力拓作为矿业巨头的地位也加大了审批的难度。

2009年2月17日,时任中铝总经理肖亚庆转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熊维平继任中铝总经理。

企业高管转任政府高官增加了澳方对中铝背景及其真实目的的疑虑。

2009年2~3月,同时有三家中国国有企业向FIRB申报了对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巨额投资。

除了中铝外,还有中国五矿集团对OZMinerals价值40亿美元的收购和湖南华菱集团对铁矿公司FortescueMetalsGroup总额12.7亿澳元的投资。

FIRB一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3月16日,FIRB宣布延长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在原来30天基础上,从宣布日算起再增加90天。

中铝财务状况不佳,却获得了四大中资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的约210亿美元贷款额度。

外界不禁担心中铝入资力拓的背后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财务支持。

此时,商务部以竞争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中国领先果汁生产商汇源的计划。

挑战4:

面对中国的是折价配股,而必和必拓的条件却相当具有诱惑力。

4月20日,杜立石担任力拓董事长。

必和必拓董事长安德提出双方考虑一下将各自在西澳州的铁矿石资产合资。

比起一年多前带有屈辱性的收购,合资对于力拓当然更有吸引力。

5月5日,力拓英国和力拓澳大利亚的股价均升破了45美元,超过力拓计划向中铝发售的A系列可转债的转股价;

在这种股价下,如果仍然坚持发售,就类似于给中铝定向折价配股。

所以,该交易即使通过FIRB的审批,也显然很难获得力拓股东的批准。

此时的中铝和力拓开始调整协议的条款,但始终未能就修改方案达成一致。

与必和必拓建议的铁矿石资产合资的诱惑相比,也许中铝的任何让步都相形失色。

A

B

原因

借力

联合美铝

独自行动

力拓的“挑拨离间”,在合作协议上排除美铝;

美铝本身受金融危机影响,财务恶化,无力参与。

保密工作

伦敦市场秘密收购

中铝在力拓宣布破产倒闭前宣布大规模的注资计划

过早公之于众使得力拓利用媒体舆论对收购施加阻力

兵贵神速,抓住时机。

伦敦股市收市后的几个小时内于场外市场购入大量力拓英国股份;

利用法律漏洞没有像FIRB提出收购申请,减少审批时间。

FIRB受舆论压力,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在原本30天基础上增加90天)

顾问团队

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交易员在伦敦市场收市后向市场上持有较大量力拓英国股票的投资者快速完成询价,每过一段时间向中铝团队汇报市场反馈和交易进展

沟通和舆论宣传

兵贵神速、秘密行动,绕过申请。

但是收购结束后对FIRB的讨巧说辞并未被接受,买下隐患

公关失败

力拓通过影响媒体制造社会舆论进一步影响ZF、监管机构以及民众。

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FIRB)

顾问团队——雷曼兄弟

收购是以英国市场中所谓“拂晓突袭”的形式进行的。

看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11年美国电影《商海通牒》的人应该会记得这种大宗快速交易的惊心动魄。

收购由中铝的并购财务顾问雷曼兄弟在伦敦的交易手们操盘,为了能够快速决策,肖亚庆及其顾问团队亲赴伦敦坐镇。

  伦敦市场收盘后,雷曼的交易员们开始向市场上持有较大量力拓英国股票的投资者询问在何种价格上愿意出售多少股票。

这种询价必须快速完成,否则一旦消息泄露,成本必然暴涨。

为了快速收购大量股份,买方当然必须付出一定溢价,而肖亚庆及其团队则需要当场决定愿意支付什么价格收购多少股票。

雷曼的交易员们每过一段时间会汇总一次市场反馈和交易进展,向肖亚庆等中铝团队汇报,确定下一步的任务。

五个小时后,雷曼兄弟为中铝完成了既定的收购目的,最高收购价定在60英镑,每股成本比当天的市价约高20%。

任务有惊无险地完成。

 

7

第二次对比

A中铝并购力拓

事件描述略

B五矿并购OZ2010年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并购案例。

A=B同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蔓延,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市场的案例。

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源资产具有更广泛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能加强我国在一些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还将减少我国主导产业发展受海外资源供给约束的影响。

首次并购善后不当,埋下隐患。

第二次引导舆论方面又与力拓棋差一招

五矿集团在收购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有效的沟通,扫清了并购之路的政治障碍。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政府部门,OZ矿业董事会甚至反对党领袖进行及时的商谈,增强相互了解,这些举措使得澳大利亚各界人士对五矿集团的并购目的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消除了中国企业觊觎控制澳大利亚国家资源的误解,理解中国企业的意图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上。

缺乏对瞬息万变国际市场的预测和把握。

第一,没有料到金融市场在短短的几个月之中迅速回升,金属价格迅速上涨如此之快,使得力拓实现较快的股价增幅,而随着整个市场的逐渐改善,使力拓与中铝的这种并购价值显著下降。

第二,中铝在整个并购中,没有做到兵贵神速,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几个月内迅速完成并购,给了对手以太多的喘息之机,使力拓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它的运作,贻误了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

2008年下半年OZ矿业陷入债务危机,无力偿还5.6亿澳元债务时,五矿迅速做出反应,从谈判到最终方案确定只用了两个月。

2008年,OZ矿业的最高点为每股3.97澳元,而在2009年股价只有每股0.90澳元,五矿看准这个时机,以0.825澳元低价获得收购,从而节省了五分之四的并购成本。

从整个并购流程上掌握了充分的主动权,从而减少了并购中的被动。

A&

第一,在政治因素方面,在涉及能源,资源,矿山等国家资源领域,应该充分考虑政治因素对并购带来的影响,与当地政府,媒体,各界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充分了解中国企业的并购动机、背景,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

第二,在经济因素上,做到对国际市场的预测和动向有着清晰而深刻的把握,从而减少对收购企业价值的判断失误带来的并购损失,降低由于溢价并购带来的后期财务风险。

第三,在并购过程来说,在时机的选择上,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兵贵神速,时刻跟踪被并购企业的信息,并迅速做出有效合理的并购方案。

在谈判和定价上应该根据竞争的形势和市场价格的走向,及时的对收购价格予以精准的调整。

并购策略上,面对各种收购条件的制约,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努力掌握整个并购过程的主动权。

9、

三方博弈

力拓因在矿业并购狂欢中的过度扩张,导致了财务上的脆弱。

在由此而起围绕力拓的几轮争夺和攻防里,中铝、力拓、必和必拓三方博弈,最终的结果也大致反映了各自手里掌握的牌和外界环境。

必和必拓

战略佯动,提出要约;

伺机而动,完成合作

必和必拓是这场博弈的发起者。

它利用竞争对手因现金收购加铝而背负巨额负债的时机乘虚而入。

首次要约虽然同样受到政府审查,但延迟力拓出售资产、修补资产负债表。

金融危机真正爆发时,必和必拓又撤回了要约。

力拓在中铝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后,又提出合资方案。

与力拓完成强强联合。

力拓

借力中铝,稳定股价;

两必联合,金蝉脱壳

力拓因对加铝的现金收购承担了巨额的还贷压力,在博弈开始时处于不利地位。

好在力拓有个强大外援,即中铝及其背后对原材料迫切需要又现金充裕的中国。

力拓首先通过与中铝的战略合作协议稳定了股价,由于与中铝的交易必须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股东的同意,力拓董事会根据法律又必须推荐对股东最有利的方案,力拓就好像获得了一个行权价为1.95亿美元的选择权,可以等到股东大会时再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批准与中铝的交易,还是选择另外更有利的交易方案。

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抛弃中铝,“另攀高枝”。

中铝

第一阶段购股,虽然动用巨款对力拓进行长期财务投资超出其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来临面临着巨大的浮亏,不符合商业利益,但是从防止必和必拓收购力拓这一目的出发,算是成功的投资。

第二阶段,市场风险防范不足,反应稍慢,也低估了澳大利亚政府、社会和力拓股东对中国国企投资的疑虑。

最终只得含泪接受协议流产的结局。

但第三阶段,在力拓撤销与中铝的协议、转而进行配股的情况下,中铝没有像有些激烈的建议那样通过拒绝参与配股去“搅局”,而是理性地选择了参与配股,避免了原先股份的稀释,也降低了自己的平均成本。

在收获方面,除了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中铝保留了原先9.3%的最大股东地位,为将来与力拓的合作(如西芒杜铁矿的联合开发)保留了空间。

也为后来中方企业收购国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警醒,比如五矿收购OZ矿业。

三方博弈中的总结与反思

  力拓因在矿业并购狂欢中的过度扩张,导致了财务上的脆弱。

  对必和必拓的反思

  必和必拓是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