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47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组下学期第二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docx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

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

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洞内大)[板书:

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

窄、矮]

   B: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

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

黑、奇、大]

   B: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课前教师作调查,学生有没有见过溶洞,对溶洞有些什么了解。

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

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作业设计;

1.看拼写词语。

shì

hūnà

nguānshǎngkǒngxì

()()()()

ngyà

ndù

juāné

jiǎojí

shǐ()()()()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

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

(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

  1、完成《学习辅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体会作者怎样把特点写清楚的。

4*七月的天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师: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天山。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师:

七月的天山会是什么样子呢?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你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学生自学: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深处

3)引导读通

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找出相应语句归纳

板书:

雪峰——高大壮丽溪流——欢快清澈

原始森林——茂密幽静野花——繁多,美艳

4)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5)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6)师:

看到天山有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有何感受?

(仿佛春天来了。

7)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

不是春天,胜似春天板书此句

最后一句是反问句,与开头呼应,强调天山的美无与伦比。

三、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师:

你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

你们可以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这样可以“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四、摘抄优美词句

学生拿出摘录本子摘抄优美词句,指导摘录的格式。

你们可以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一、比较下面的字,并组词。

  缎()班()矫()稍()

  锻()斑()娇()捎()

  状()绵()府()啼()

  壮()棉()俯()蹄()

  二、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形成这种景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这种景观。

  3.“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这句话中的“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吗?

说说你的看法。

  4.“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

”这句话中的“柔嫩”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请你选择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1)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

()

 

(2)这句话是作者看到天山深处野花时的感受。

 (3)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弄清游览的顺序的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5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一致的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氛)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