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33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麦独孤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12、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简答题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

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规律,控制和促进社会发展。

2、社会心理学的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它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受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一般规律;

探讨社会心理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性。

按照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1972)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之中。

3、比较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区别

①方法论问题实际上探讨的是研究的最高原则或指导性思想。

一门学科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指明这门学科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而尤其重要的怎样去研究。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明确指出:

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研究方法。

她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可以表述为3种不同水平:

第一级水平:

一般方法论即一般哲学观点;

第二级水平:

专门方法论即某一学科的理论观点;

第三级水平:

具体研究方法。

4、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认识理论研究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性;

②查阅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开展专题研究归类工作,了解当前研究的动向和研究的基本方向;

③利用理论、结合现实、综述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简史

①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1860年出现了拉扎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

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F.H.Allport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W.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

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

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③20世纪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

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

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

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

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④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

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

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

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

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

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

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

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⑥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

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6、社会心理学的分期问题

①按照年代的更替:

孕育时期;

形成时期;

确立时期;

发展时期。

——我国通常的分类方法;

②按照思想的主流发展:

社会哲学阶段;

社会经验阶段;

社会分析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

③按照研究的行为方式:

思辨期;

描绘期;

实验期。

——章志光的分类方法。

7、近代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参考答案:

①欧洲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重新思考社会问题,人们开始用“政治数学”的方式和人口统计的方法来考察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生活状况、犯罪类型等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调查中,有不少问题都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推动了思维科学的发展。

③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导致了新的社会道德问题;

商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管理问题和消费需求问题;

竞争的加剧导致了社会犯罪问题的增多;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起伏促使统治者亟待了解社会舆论、群情以及对付劳资关系、社会骚动的方法。

8、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参考答案:

①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

②采用现代最新技术;

③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

④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9、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49年以前)参考答案:

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社会心理学被取消之际)。

1924年,陆志伟的《社会心理学新论》;

20世纪30年代潘菽的《社会的心理基础》;

赵演翻译的F.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

高觉敷翻译的勒邦的《群众心理学》;

1946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撰写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了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此外,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如张耀翔关于选举过程的民意测验、中国青年的情绪研究、迷信以及商人心理研究。

1942年,费孝通和周先庚在昆明进行的工业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用化和具体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10、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参考答案:

分析学科性质,说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以美国学者奥尔伯特(1968)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以前苏联学者库兹明(1979)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等。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以美国学者特里安德斯(1980)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文化决定论或文化相对论等。

1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参考答案:

偏向问题:

研究者的偏向;

被试者的偏向。

研究者的偏向的主要来自研究者的期望和行为暗示;

被试者的偏向主要来自于被试者的行为的主观反映和对研究的担心程度。

即被试者指导自己正在进行实验或者担心实验的后果,从而导致自身行为与平时或其他非研究者的不一样的状态。

伦理问题:

自觉自愿原则;

保护原则——风险最小原则;

风险-利益原则;

尊重原则。

12、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变量、效度和信度

13、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4、说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关于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勒温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但他所说的行为是和心理事件并提的,他的行为公式为:

B=f(PE)B:

代表行为;

P:

代表人 

 

E:

代表环境。

此公式中认为行为B等于个人P和环境E的函数f,即行为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而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亦可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同样环境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15、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

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包括“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平衡理论”(海德、纽科姆)、“归因理论”。

一致性理论也称为和谐理论,代表人物为奥斯古德(C.E.Osgood,1955)和坦南包姆(P.H.Tennenboum)。

基本观点:

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一般来说会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

影响调整的变量因素:

1、个人对信息源的态度;

2、个人对信息对象的态度;

3、个人对信息源关于信息对象所作的断言的态度。

一致性理论认为:

三种变量因素的基本方向和强度影响到最终的一致性。

在调整中,各个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总量与其相对的强度成反比,因此,在调整的时候,虽然各种评价都有可能变化,但一般不会改变评价最强的因素。

16、社会化的定义、任务与种类。

17、社会化的内容。

18、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19、为什么说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20、为什么说家庭是人社会化的起点。

21、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

22、什么是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3、社会角色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一) 

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自致角色;

(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或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

(四)根据角色和角射箭的权利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被支配角色;

(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以把角色依参与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类。

24、结构角色论和过程角色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结构角色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R.林顿。

R.林顿认为,角色概念是用作构造其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石。

结构角色论的理论要点:

A社会组织是由各种不同地位和期望的网络组成。

B每一地位上的行动者发出的行为并不单纯是地位结构的功能,而且在本质上是附着于这些地位上的各类期望的功能。

C结构角色论认为的期望有三种:

剧本期望即社会规范对于不同位置上的角色的期望。

其他演员期望即行动者在某种情境中与之互动的其他行动者的期望。

观众期望行动者的参照群体,即行动者认同其规范的、视为重要的“一般化他人”组成的群体。

D期望对自我形象与自我评价产生了影响,上述三种期望之影响程度不同,自我形象也不同。

E自我形象决定了角色的扮演能力,这种能力又制约了外显的角色扮演行为。

第二,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