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33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志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4.黄金名镇:

2007年11月,被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黄金第一镇”称号,授予该镇九曲蒋家村“中国黄金第一村”称号。

5.工业重镇:

全镇规模企业达到32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9亿元,利润3.7亿元。

6.农业强镇:

1)全镇78个行政村中,6个以黄金生产为主,其余的72个村以农业生产为主。

2)水库塘坝176座,总库容293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115公顷。

3)果园面积达到了2800公顷,年果品总产量达1.1亿公斤。

4)2006年九曲蒋家、栾家沟及史家村被授予“山东省绿色小康村”荣誉称号。

7.环境优越:

1)村村通油路

2)村内硬化街道工程

3)村村通自来水

4)农村沼气建设

5)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

二.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阜山还有哪些成就,在班中交流。

九曲

1.了解九曲村名的由来

2.了解九曲的基本概况

3.了解九曲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教师讲授:

一.村名的由来:

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因地处九曲涧,故村名九曲。

二.概况:

村内以王姓为主,另有李、刁、林、张、蒋、陈、迟、曲等姓氏。

现有568户,1996人,劳动力990人,拥有土地2100亩,山峦12000亩,其中粮田500亩,果园500亩。

三.黄金生产:

自古就有采金传统,解放前,全村采矿点达50多个,年产黄金一万多两。

1994年以采金业为骨干,成立九曲实业集团公司,固定资产3000万元,辖64年企业,从业人员1300余人,年创利税1800万元,选矿车间3个,压风车间一个,矿运队一个,设保卫科、安全科、地测科、供应科等。

2006年,集团总产值318900万元,上交各种税费1560万元。

四.第三产业:

1)百货商店(矿业机械、机电、家电、服装、百货、生资、农药、纺织、文化用品)

2)宾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有娱乐厅、浴池、健身房。

可接待千人会议和住宿用餐。

宾馆工作人员50人,年营业额160万元,利润40万元。

五.文化生活:

1)图书室,拥有图书3万册、阅览室500平方米,为烟台市文化大院。

2)电影放映队

3)教学大楼,共有17个教室,2个电化教室,教职员工15名,在校学生450名,1995年被烟台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村级学校。

六.村民生活:

已有40%的农户建起了小楼,60%的农户购买了小轿车。

七.村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站:

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服务周到、及时,村民看病吃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村民免费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按期按规定标准报销,既解除了村民的病患,又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八.福利:

村民食品等一律免费供应,白面、花生油、鸡蛋、大米等由村里统一供应。

各种补助及节日礼物1000余元。

村里为25-60周岁的村民全部投保;

60岁以上老人年内可领取养老金近2000元,看病吃药费用3000元以内集体报销。

教师建议:

倡议学生们在如今的这么好的条件下,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西大夼

1.了解西大夼村名的由来

2.了解西大夼的基本概况

3.了解西大夼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地理位置:

位于阜山镇政府驻地东北10公里处,村庄占地面积90亩,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

二.村名的由来:

明天启年间,戴姓兄弟二人由孙家夼迁此,以南北小沟为界,弟居西岸,取名西戴夼,明末清初,林、李二姓分别由栖霞林家亭、东县玲珑台上迁入,村名演变为今西大夼。

三.概况:

山峦800余亩,可耕地600余亩,其中苹果园300余亩,耕地100余亩,总人口387人,173户。

四.历史:

1)解放前:

村民靠天吃饭,粮食单产只有45公斤

2)改革开放以来:

一是搞好旱涝地开发利用;

二是修筑环山公路改善交通问题;

三是政府设施建设配套;

四是新农村建设;

五教育,小学1处,高标准花园式幼儿园,医疗室1处,村医2名。

近几年来,先后考上大学有30多名,本科生9名,研究生3名,博士生2名,现任处级干部3名。

五.总结:

村风正派,干群和谐,村泰民安,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全面得到落实,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和模范村庄。

五.讨论:

让本村的同学谈论自己的村子还有那些优点,同时提醒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村子。

东李家庄

1.了解东李家庄村名的由来

2.了解东李家庄的基本概况

3.了解东李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位于玲珑金矿九曲分矿3公里

明万历年间,李姓由龙口李埠疃迁此定居,取名李家庄。

清初,宋、张二姓分别从大宋家、东大夼迁入。

因重名,又处县城东,1980年更名为东李家庄。

三.荣誉:

1992年被省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6年3月、2004年1月分别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先进企业。

1997年2月、1998年2月分别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2000年6月被招远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2月被招远市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文明单位。

2006年1月,2007年1月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旗单位。

2004年10月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

2000年11月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村。

2002年1月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农业:

全村共有耕地854亩,粮田150亩,主要经济作物250亩,果园面积454亩,山峦面积2200亩。

四.黄金生产:

以金兴工、兴村,多元发展

五.村民福利:

1)大米、白面、花生油、鸡蛋等物品都是村里免费供应

2)未就业的村民每年发3000元至40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3)20至59周岁的村民办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享受每月300元的养老保险费

六.文化建设:

1)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民兵活动室

2)文化大院

3)举办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

4)大中专毕业生60多人,有4名考入研究生

七.讨论:

让本村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村子还有那些优点,同时提醒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村子。

吕家

1.了解吕家村名的由来

2.了解吕家的基本概况

3.了解吕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位于招远城东北2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栾家河8公里

明崇祯年间,吕姓由庙后吕家迁此定居,即名“吕家”。

清朝初年,周姓由黄县(龙口)周家庵迁入,村名沿用至今。

全村282户,912人,由吕、孙、周、张、李组成。

全村现有党员56名,企业职工2600余人。

四.历史

1.建国前,吕家村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果树很少,只有几十棵柿子树。

2.全两个持证黄金矿山、二个选矿厂村修建水库2座,机井1处,蓄水池1处,万头猪场一处。

五.村容村貌:

新瓦房,幼儿园,办公楼,大街硬化

六.福利:

1.全村村民每年发放现金4600元,生活用粮油全部免费供应。

2.6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鲜花蛋糕,春节单位发新被褥。

幼儿免费入托,村民免费在集体建设的高档浴池洗浴。

3.全村集体给每位村民投保。

水旺庄

1.了解水旺庄村名的由来

2.了解水旺庄的基本概况

3.了解水旺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位于招远市东北面22公里,镇政府驻地6公里处

二.村名的由来:

明嘉靖年间,王姓由前柳行迁此定居,取名王家庄,清初孙姓由九曲清明沟迁入。

因重名,又居低洼水旺处,1950年易名为水旺庄。

全村共75户,325人,土改后至今2007年,全村发展到205户,人口645人。

全村耕地913亩,其中果树232亩,林地800亩。

1.解放前,该村是以农为主的贫穷山村,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2.1956年到现在,全村修建水库6座,挖机井2眼,整修梯田800多亩,1972年被山东省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1994年在葛儿岭开发银杏300亩,1996年又在村南荒山开发种植仁用杏6000余棵。

现粮食年产18.9万公斤,花生总产6万公斤,果品总产100吨,农业收达160万元。

首先治理了村的脏、乱、差,由原来多年未通的街边,全部疏通,解决村民卖果通车难的问题。

使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均参加医疗保险。

六.讨论:

林家埃子

1.了解林家埃子村名的由来

2.了解林家埃子的基本概况

3.了解林家埃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东与扒山路家为邻,西与扒山蒋家为邻,西与水旺庄为邻,北与龙口市颜家沟接壤。

松台公路村前穿过,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属于丘陵泥沙地貌类型。

明嘉靖年间,林姓由林家迁入此定居,因村中有一个埃子,故名林家埃子。

明末清初,栾姓分别由栾家河、栾家沟迁入,慕姓由乐土夼迁入,李姓由李家庄迁入此村,本村名一直沿用。

共有村民660人,230户,有栾、慕、梁、李、王、崔6个姓氏。

全村共有耕地700亩,其中果园面积400亩,粮田面积300亩,山峦面积836亩。

1.建国前,粮食单产只有60公斤左右。

2.如今,建起了3家商店、4个煤气站、2个木匠铺和其他第三产业项目20多个,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教育及医疗:

五十岁左右的人大部分受到高中或者同等学历的教育,现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有二十九名,其中研究生、硕士生3名,现在村建医疗室3间,村民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

同时,村民全部参加农村医疗保险。

扒山路家

一.地理位置:

位于阜山镇东北角。

二.村名的由来:

路姓由丁家庄子迁此定居,取名为路家,明末李姓由黄县李家巷子迁入,清初,刘、曲分别由乐土夼、黄县下曲家迁入,因重名又处扒山北麓,一九八一年更名为扒山路家。

三.概况:

本村属于丘岭山地类型,全村有耕地820亩,212户,743人,有李、刘、曲、王4个姓氏。

四.历史:

1.1949年以前,粮食单产不超过百斤,是出了名的“光棍村”,全村不足400人,就有40多条要饭棍,广大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解放后,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整地改土200多亩,打机井两眼,新建中、小型水库3座,并建设相应灌溉配套设施,拦河坝4条,水浇面积达80%以上,为以后的粮食快速生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较解放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村容村貌:

1.办公楼,设有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农民夜校、人口学校

2.村民礼堂

3.保险设备厂

4.高标准幼儿园

5.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