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193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的发酵生产文档格式.docx

四.酶的活力测定

一.酶(enzyme)的概念

1.酶是催化剂(catalyst)

所谓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变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性质、反应方向和反应平衡点,而且本身在反应前后也不发生变化的外在因素。

酶在化学反应中就是充当这样的角色。

2.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

3.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在催化反应时,具有与一般非酶催化剂不同的特点。

其具有催化的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及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特点。

(1)酶具有催化的高效性

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常温、常压和近中性PH),极大地提高反应速度,与非酶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可高出107~1012倍。

如:

2H2O22H2O+O2

该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有Fe+、血红素和过氧化氢酶,其催化反应的速度分别是:

5.6×

10-4mol/molFe+.S、

6.0×

10-1mol/mol血红素.S、

3.5×

106mol/mol过氧化氢酶.S

(2)酶具有催化的高度专一性(specificity)

酶作用的的专一性是指酶在催化反应时,通常只作用一种或一类反应物发生相应的反应的特性。

酶作用的专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绝对专一性:

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物发生反应的特性

谷氨酸脱氢酶只能催化L-谷氨酸脱氢,对其他氨基酸没有作用,其具有绝对专一性。

b.相对专一性:

酶在催化反应时,允许底物分子有一些变化,即可以催化一类反应物发生反应。

酯酶催化酸与醇缩合成酯,但对反应物分子的侧链基团专一性不强。

淀粉酶、蛋白水解酶也具有这种专一性。

c.异构专一性:

酶对反应物分子的立体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具有高度的选择能力。

延胡索酸(反丁烯二酸)酶只专一催化于L-苹果酸和反丁烯二酸,兼具立体异构与顺反异构专一性。

(3)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依据

b.结合有辅助因子的酶中,蛋白质是其高效和高度专一催化特性的主导因素

c.RNA性质的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并未否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结论

ⅰ.酶与蛋白质一样是高分子胶体物质,且为两性电解质。

ⅱ.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酸、碱、热、紫外线以及其他蛋白变性剂,也能使酶失活

ⅲ.酶也能被蛋白水解酶水解而失去活性。

ⅳ.对高纯化的酶进行组成分析,表明其或者是单纯蛋白,或者是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络合物(即结合蛋白)。

ⅴ.根据核酸酶(RNase)的一级结构,人们已经从氨基酸开始,人工合成了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产物。

ⅰ辅助因子:

通常是小分子物质,与酶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酶的催化过程。

包括辅酶和活化剂两种类型。

ⅱ辅酶与活化剂的区别:

ⅲ辅酶也具催化力,但其催化效率和专一性都较酶差。

血红素是过氧化氢酶的辅酶,但其催化效率是过氧化氢酶的百万分之一;

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但其可以催化L-谷氨酸的转氨基、脱羧以及异构为D-谷氨酸等多种反应。

综上,在酶的化学组成中,虽然有除蛋白质以外的其他成分,但是,蛋白质仍然是酶高效和高度专一催化特性的主导因素。

ⅰRNA性质的生物催化剂的发现: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由于某些发现,使“蛋白质是酶的化学本质”的观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此后,又有许多类似的报道。

所有的事实都说明:

某些RNA的确具有催化活性。

为了和蛋白质性质的生物催化剂-------酶(enzyme)相区别,Cech等将他们发现的RNA性质的生物催化剂称为ribozyme。

其中几个典型的事例如下:

ⅱRibozyme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Ribozyme的发现是现代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它表明RNA除了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生物学功能。

②它表明除了蛋白质性质的生物催化剂-----酶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生物催化剂。

③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RNA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新的思路。

④为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的信息。

ⅲRibozyme的发现并未否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①目前已知的酶,基本上都是蛋白质性质的,或是以蛋白质为主导核心成分。

♦酶是蛋白质性质的生物催化剂,并不排斥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生物催化剂。

Enzyme和Ribozyme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1)所有的酶都是生物体产生的,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能合成酶。

(2)酶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

a.酶参与了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

b.酶组成分布是生物进化与组织功能分化基础

c.酶在多种水平上可调节以适应生命活动的需要。

综上,对于酶,可以有如下概念

酶是一种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高效和高度专一催化活性的,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性质的生物催化剂。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酶学经验,为后来酶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2.近代酶研究的历史概况

3.现代酶学研究发展的方向

真正系统的对酶的认识和研究应从十九世纪开始,其中许多重要的事件标志着酶研究的进程。

(1)1833年Payen和Persoz从麦芽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热不稳定的活性物质,他可促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的糖。

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淀粉酶(diastase)。

(2)19世纪中叶,巴斯德等对酵母的酒精发酵进行研究,指出酵母中存在一种能使葡萄糖转变为酒精的物质。

(3)1878年库尼首次提出酶的概念,将这种在酵母中使葡萄糖转变为酒精的物质称为酶(enzyme)。

Enzyme这个字来自希腊文,意为“inyeast”(在酵母中)。

(4)1896年,巴克纳兄弟发现酵母无细胞抽提液,也能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

表明酶不仅胞内也可在胞外起催化作用。

由此,酶的研究开始在化学研究已建立的基础上进行。

(5)1894年,EmilFischer通过对糖代谢中一些酶的研究,发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

提出了“锁钥学说”,来解释这种专一性。

(6)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了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了米氏方程。

(7)1926年,Sumner获得了第一个结晶的酶,即脲酶,并证明他具有蛋白质性质,提出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8)1960年测出了核糖核酸酶的氨基酸顺序;

1965年用x-射线技术推测了溶菌酶的三维结构,同时提出了酶作用机制的许多理论。

(9)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理论,解释酶的催化机制和专一性;

1961年Monod及其同事提出了变构酶模型。

(10)1969年首次Gutte和Merrifield由氨基酸单体化学合成具有活性的牛胰核糖核酸酶。

(11)1982年,Cech等发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RNA(Ribozyme)。

(12)1986年,Pollack等用预先设计好的某酶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免疫动物以后,制得可与该抗原相结合的抗体,该抗体具有催化活性,称为抗体酶(Abzyme)。

抗体酶的出现,为酶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酶的应用等方面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夏禹时代(距今约四千多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能酿酒。

酒即是酵母发酵的产物,是细胞内酶作用的结果。

我国古代所言的酒母和曲,就含有大量的酵母和丰富的酶。

(2)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能制饴糖(麦芽糖),这就是利用麦曲含有的淀粉酶将淀粉降解为麦芽糖。

(3)约公元十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已能用豆类制酱,豆酱主要是利用霉菌蛋白酶将豆类蛋白质水解所得的食品。

将其压榨以后,可得酱油。

现代酶学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1)酶的分子生物学方向:

其主要任务是要从分子水平上更深入揭示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催化机制和调节机制;

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一步设计酶、改造酶、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酶的调节控制。

(2)酶工程方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进行酶的生产、制备、应用,将基因工程、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酶的生产,进一步开发固定化酶技术与酶反应器等。

三.酶的分类与命名

1.酶的分类

酶的种类很多,目前发现的酶约有3700多种,为了更好地研究酶、应用酶,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了酶的分类系统,该系统根据酶的催化作用类型,将已知酶为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2)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3)水解酶类(Hydrolases)

(4)解合酶类(Lyases)

(5)异构酶类(Isomerases)

(6)合成酶类(Ligases或Synthetases)

例2催化D-已糖磷酸化为D-已糖-6磷酸反应的酶

习惯命名:

已糖激酶(hexokinase)

系统命名:

ATP:

D-已糖6-磷酸转移酶

(ATP:

D-hexose6-phosphotransferase)

3.酶的标码

为了更简便清楚地识别每一种酶,国际酶学委员会对每一个酶都用4个数字进行编码,称为酶的标码。

醇脱氢酶,标码为EC1.1.1.1

已糖激酶,标码是EC2.7.1.1

其中EC代表酶委员会系统(EnzymeCommission),前三个数字分别表示酶所属的大类、亚类、亚亚类,根据这三个数字,可以判断出酶的催化类型和性质。

第四个数字表示该酶在亚亚类中占有的位置,有了这四个数字,就可确定具体的酶。

四.酶的活力测定

1.酶活力的含义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

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2.酶的活力测定

3.酶的活力单位

4.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

测定酶活力,就是测定酶所反应的速度,并且是初速度。

(1)酶反应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V=ds/dt=dp/dt

(2)测定方法:

酶活力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总的要求是快速、简便,准确。

酶活力测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其一,酶与其作用底物反应一段时间;

其二,测定反应液中底物或产物变化的量。

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步骤:

a.根据酶的专一性,选择适宜的酶反应底物。

b.根据资料或试验结果,确定酶促反应条件。

c.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酶反应,记下反应时间。

d.反应一定时间后,终止反应,立即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终止酶反应的方法有:

①反应时间一到,立即取出适量的反应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使酶失活;

②立即加入适宜的酶变性剂,如三氯醋酸等,使酶变性失活;

③加入酸或碱溶液,使反应液的pH值迅速远离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从而终止反应;

④将取出的反应液立即置于冰粒堆中,或冰盐溶液中,使反应液的温度迅速降低至o℃以下等等。

测定反应液中物质变化量的方法:

①光学检测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催化硝基酚磷酸(NPP)水解生成的对硝基酚的量。

②化学检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