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Word格式.docx
《农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前,全镇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46家,覆盖种、养、加各个领域,新建供销合作社1处。
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的有15个。
农产品生产基地迈上新台阶。
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建立粮、果、菜、茶、桑、食用菌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34个(食用菌6个、蔬菜2个、桑蚕6个、绿茶8个、养殖业7个、其他特色产业5个),其中千亩茶叶生产基地2处、百亩蔬菜生产基地2处、百亩以上食用菌生产基地6处。
目前,竖旗岭村的大棚西红柿生产基地被评为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乐丰食用菌生产基地被列为省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2山东郯城李庄镇:
小杞柳长成农民致富大产业
山东省郯城县是著名的“中国杞柳之乡”,种植杞柳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李庄镇作为该县杞柳主产区,目前已建起优质杞柳基地3万亩。
近年来,李庄镇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战略,促进了杞柳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涌现出省级规模企业5家、市级规模企业10家,县级规模企业12家,带动了全镇7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增值。
如今,李庄镇的规模企业龙头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小杞柳长成了大产业,柳编产业已成为李庄镇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完善产业化新机制。
李庄镇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农业车间”等经营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合同或契约的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今年该镇又组织实施了“龙头基地带动战略”,计划用2-3年时间,全镇发展3个以上产业协会、10个以上县市级龙头企业、5处优质特色基地,由此带动发展了杞柳、瓜菜、畜牧等四大产业。
拓宽双向流通渠道。
李庄镇依托流通骨干企业,以发展外向型企业为突破口,努力畅通杞柳工艺品“入市出关”的双向流通渠道。
通过组织规模企业参加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和青交会、华交会等国际大型农产品交易会,让规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飘洋过海,走出国门,畅销国际市场。
引导规模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在大型超市设立柜台,开通国际互联网,推行网上交易,让工艺品走进超市和连锁店,走进外国人家庭,进一步拓宽了流通渠道,增强了规模企业和杞柳产业发展后劲,从而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仅此一项全镇柳农每年人均可增收8000多元。
3山东莱西马连庄镇发展甜瓜产业促农民增收
马连庄镇是莱西市传统的果品生产强镇,地处莱西北部,大沽河上游,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瓜果生产。
全镇共有77个村庄,4.9万人口,耕地面积10.8万亩,其中,大棚设施栽培面积2.6万亩,果园面积1.5万亩。
先后获得“2001-2003年度国家农业部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青岛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青岛市果业强镇”等荣誉称号。
2007年全镇从事甜瓜生产的村庄达65个,占全镇村庄总数的84.4%,种植面积1.5万亩,总收入达2.65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68.5%。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42元。
马连庄群众种植“小”甜瓜的历史已有10多年了。
随着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小甜瓜连年丰收,但农民的受益并不高,原因一是销路不畅,二是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马连庄党委政府一班人在深入调研之后,做出了实施“五动”战略,发展“甜瓜”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决策,决心让种植“小”甜瓜真正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
——市场拉动。
从2006年开始,镇政府本着“建一个市场,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原则,积极筹建青岛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从解决卖难入手,奠定甜瓜产业的发展基础。
市场一期工程占地150亩,到目前已完成投资2762万元,整修道路1.28万平方米,建起了钢架交易大棚3个,商贸楼120间,新建120吨电子磅1台,8吨电子磅2台,配套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2007年4月份试营业后,市场交易火爆,天津、河北、北京、上海、大连等客户纷至沓来,每天的运输车辆达到300部,高峰期日交易量达220万斤,日交易额达400多万元,甜瓜产销两旺,价格也比往年平均每斤高0.5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大棚甜瓜生产的积极性。
今年政府又引进投资者实施市场二期工程,占地150亩,计划投资5200万元,完善道路硬化,安装电子监控、结算设备和无公害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
——政策调动。
一是争取市政府优惠政策。
市场的规划符合全市“南菜北果”的产业布局,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所有进市场交易的客户,3年内免收一切费用。
二是实施建棚补贴。
镇政府对当年新上的寿光棚,每个棚一次性补贴4000元,对崂山棚补贴1000元,对当年成方连片新增30个以上的村庄,每棚奖励农户400元。
三是村庄给予实物补贴。
咸家屯、道子泊等青岛市帮扶村庄,通过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发动农户建大棚,农户每建一个大棚,补助一个大棚所用的塑料膜。
其他有条件的村庄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对群众发展瓜棚进行了补助。
四是改善生产条件。
由镇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并整修瓜棚小区内道路,村里统一打造水泥立柱,并统一拉电到地头,解决了一家一户无力解决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的生产。
2007年,全镇新增各类大棚3600个,扩大种植面积5000余亩。
——宣传促动。
坚持“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内部宣传与外部宣传相结合”,多措并举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
对外宣传,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媒体宣传。
邀请了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和青岛、省电视台等媒体,就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批量报道,做到了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
建立了青岛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网站,在《中国农经信息网》等网站定期发布市场行情。
二是客户宣传。
印制了关于马连庄甜瓜生产和市场的宣传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夹带和由经销商向各地客户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
三是市场宣传。
注册了“马连庄甜瓜”的商标,设计了统一的包装,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展会,扩大市场影响力。
今年组织参加寿光农博会,一炮打响。
对内宣传,通过电视台、《莱西市情》等媒体,多种方式宣传甜瓜生产的效益,调动本镇和周边镇群众种植甜瓜的积极性,形成甜瓜生产的规模效应。
河头店、日庄、南墅等周边镇甜瓜规模日渐扩大,到目前已发展到近6万亩。
——科技带动。
一是推广甜瓜新品种。
通过咨询专家、网上查询、试种选优等方式,引进筛选优秀品种,全面推广,形成了马连庄甜瓜“脆、绿、甜”的鲜明特点。
二是全面推广了冬暖式大棚。
通过大棚套小棚,使甜瓜的上市时间提前了1个月,每斤价格提高了近5元。
三是搞好配方施肥。
邀请市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对瓜棚土壤进行了全面化验,根据地块情况实施配方施肥。
四是大力推广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
在莱西市科技局的帮助下,瓜棚内采用了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甜瓜生长的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不喷洒任何农药,真正实现了绿色无污染,即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甜瓜的品质。
——合作社互动。
发动村庄成立甜瓜合作社,到目前,已成立合作社4个,社员7600多人。
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在良种选育、配方施肥、生产流程控制、运输销售、包装宣传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各农户按照规范的生产流程进行甜瓜种植。
并根据瓜农种植位置,组织农户组成互助小组,集资打大眼井,购买大型喷药机械,整修道路等,很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的事情。
同时,组织互助小组昼夜巡逻,防止大棚受到大风、冰雹等意外损害和纵火等人为损害,保障了农户财产安全。
马连庄镇的甜瓜生产,让广大农民进一步转变了发展观念,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初步估算,每个甜瓜大棚的纯收入在2—3万元之间,家庭劳力多的农户管理3个大棚,年纯收入近10万元。
该镇下疃村330户,从事甜瓜种植的300户,全村耕地3200亩,甜瓜大棚2730亩,占耕地面积的85.3%,2007年该村甜瓜总收入4095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2.6%,群众真正尝到了甜瓜的“甜头”。
与此同时,甜瓜生产有效调整了农业结构,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
4山东省临沭镇店头镇特色产业助农奔富路
店头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从农民赚点零花钱的“副业”变成致富的“主业”。
形成了以日光温室、拱棚蔬菜、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建成万亩“三花”基地、400亩日光温室、600亩大棚鲜切花、2万亩优质花生、万亩桑蚕基地等规模化生产基地和次出栏40只肉鸡养殖基地,全镇80%的村街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布局。
该镇通过实施“科技到家促农增收”工程,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特色农业向“高、精、尖”标准化生产迈进。
按照标准化要求发展桑蚕、花卉、苗木、养殖等产业,使肉鸡养殖、加工花生、韭菜栽培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
全镇无公害农产品规模达2万多亩,无公害肉鸡产地规模达260万只,今年销售无公害农产品8万多吨。
该镇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今年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订单农作物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蒙香、益生源等4家花生加工企业带动花生产业,正茂皮革、福佑富饲料等加工企业促进了养殖和屠宰产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12家农产品企业加工年能力达2万多吨,拉长了产业链条,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蒙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源花生油获得省市名优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深圳、南京等大中城市。
5山东济阳仁风镇特色产业促农增收很“给力”
“今年鲜奶的价格高又稳定,俺家这十几头产奶牛一天就能进帐1000多元呢”,刚刚带着自己的宝贝“金牛”挤完奶回来的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王让村的徐尚元笑逐颜开地对笔者说。
虽说时值隆冬,但该镇农民通过多种特色产业搞经营,农民们的增收途径仍然很“给力”。
西瓜生产再上台阶
“听说咱仁风又刚获得了'
中国特产业'
先进单位了,咱的镇长还去北京领奖了呢!
”“真的!
看来明年的西瓜价钱肯定差不了,俺这两棚西瓜卖了也能换台小汽车了!
”该镇西街村富硒西瓜种植基地里洋溢着瓜农们开心的笑声。
近年来,“仁风”富硒精品西瓜在扩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西瓜品质,增加科技含量。
在完善原来5个西瓜基地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又投资120余万元对大里、江家两个西瓜特色品牌基地进行了高标准建设,铺设了水泥路,粉刷了棚体,修建下水道,栽植绿化树株,进一步提升了西瓜基地的管理档次和水平。
为确保西瓜品质,在西瓜管理上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西瓜生产和销售环节,严把质量关。
实行机关干部包棚制度,镇农技人员抓质量,搞验收,西瓜市场统一销售。
扩大宣传力度,连续三年在济南泉城广场举办“西瓜文化节”,并以西瓜为依托开展乡村旅游业。
2010年,“仁风”西瓜被中国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本县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仁风”西瓜真正成为了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