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109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文档格式.docx

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它等于名义GDP与名义货币供给量之比。

4、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5、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

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6、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

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7、负外部性:

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或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8、挤出效应:

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9、潜在GDP:

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里的GDP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10、赤字依存度:

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

二、简答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主要手段有: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主要方法有: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3)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者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

为什么?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

G增加导致i上升,导致IS曲线右移动。

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贷款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

二、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

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

三、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会以下列方式挤出私人投资: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物价就会上涨,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投机需求的货币量减少。

结果,债券就会下跌,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减少。

五、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

挤出效应图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E.W.凯默勒将纽科姆的方程式演变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

反之则相反。

5.何为自动稳定器?

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税收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主要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繁荣时,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减少的总需求的增加量.

“内在稳定器”被认为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经济波动起到减震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经济波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利率传递途径

  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

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

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

  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命题: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

弗里德曼还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J.施瓦茨合著)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

其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有递减的趋势。

(《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1963年第1版扉页)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

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④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私人储蓄(PrivateSaving)是指可用收入(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

私人储蓄=Y-T-C

公共储蓄(PublicSaving)是指政府的财政收支盈余﹕

公共储蓄=T–G

国民储蓄定义:

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国民储蓄=(Y-T-C)+(T-G)

国民储蓄=Y-C-G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解: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r),r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r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Y)+L2(r),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L是货币需求。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