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61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5·

高考海南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选C。

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B项错误;

由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D项错误。

(高考大纲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

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设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则这两个组合一定为AABB×

aabb和AAbb×

aaBB。

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的情况也不确定。

先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P   AABB   ×

   aabb

         

F1        AaBb

↓⊗

F2    A_B_       aabb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3    ∶   1

P    AAbb   ×

    aaBB

         ↓

F1         AaBb

         ↓⊗

F2  A_B_    AAbb    aaBB

 (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

2  ∶   1   ∶   1

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不一致。

再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P    AABB  ×

       ↓

F1       AaBb

       ↓⊗

F2:

 A_B_    A_bb   aaB_   aabb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9  ∶  3   ∶ 3  ∶  1

P    AAbb  ×

   aaBB

F2A_B_    A_bb    aaB_    aabb

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一致。

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为单杂合子,自交后该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高考江苏卷)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__________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

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____________,培育成新品种1。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__________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____________,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______________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

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

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____________,成本较高。

(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____________,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1)生物的可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培育得到的新品种,与原种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物质(基因)可能有所差异,因而可根据变异株中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变异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

(2)连续自交过程中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

可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这种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

(3)若是染色体组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会发生紊乱,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低的异常配子,只有极少数配子正常,故只得到极少量的种子。

育种方法③需首先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柑橘苗,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4)育种方法①需连续自交,每次减数分裂时与早熟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其他性状相关的基因都会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型,经选育只有一部分基因型保留下来。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无基因重组发生。

(1)遗传 

(2)纯合 花药 单倍体

(3)染色体分离 配子 组培苗 (4)重组

[课时作业]

1.(高考上海卷)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

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的染色体片段,表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C正确。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B.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C.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D.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选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正确;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缺失、重复)或排列顺序(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可改变基因数量,B错误;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D错误。

3.(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二者均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可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4.

(2018·

北京海淀模拟)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

A.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B.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

C.含有3个染色体组

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由于该图细胞质分配不均等,有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A正确;

同源染色体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到不同的细胞中,故题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图中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含有G、g,既可以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的,D错误。

5.(2018·

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③有可能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A、D错误;

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高度不育,没有籽粒,B错误;

A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Aa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1,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5∶5∶1,C正确。

6.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

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