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57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Word文档格式.docx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时安排: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圆柱的体积…………………………………………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1课时

圆锥的体积…………………………………………2课时

整理和练习(含机动)……………………………4课时

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0页例1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认识几何体特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抽象和概括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准备:

圆柱和圆锥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圆锥形物体或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揭题:

我们在六年级上学期研究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和研究立体图形一——圆柱和圆锥o(板书课题)

出示例1情境图,谈话:

关于圆柱,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过。

仔细观察,这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体?

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出:

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还有很多。

圆柱体简称圆柱,刚才这些形状的圆柱是直圆柱,我们在小学阶段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引入:

接下来,我们对圆柱作深入的研究与认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

(1)探索圆柱的特征。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物体或学具,仔细观察或者用手摸一摸,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征?

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①通过观察发现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②通过比较发现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③通过摸一摸,发现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说明:

圆柱的上、下有两个面,这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它是一个曲面,(板书:

曲面)而且上下是一样粗细的。

(2)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把圆柱都画出来,是这样的图形。

(呈现圆柱直观图,暂不画出高和标注各部分名称)你发现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请到前面来指一指。

圆柱的面各有名称,并且圆柱还有高。

圆柱的各个面分别叫什么呢?

什么是圆柱的高?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9页小卡通下面的三行文字。

提问:

谁来指着圆柱直观图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图中圆柱的高是怎样表示的?

(画出高)

学生回答后在图中补充板书各部分名称。

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圆柱形物体或学具,同桌相互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

对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

在两个底面之间画垂直线段,能画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其中任一条线段的长度都可以看作圆柱的高。

引申:

(出示大屏幕)其实,圆柱的高在生活中有时还有另外的名称。

如:

一枚硬币扁扁的,可以看作一个很扁的圆柱体,一枚硬币的高一般叫什么?

(厚)圆柱形铅笔的高通常叫作长,圆柱形水井的高通常叫作深。

(3)进一步归纳圆柱的特征。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你对圆柱有了哪些认识?

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特征:

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2.认识圆锥。

(1)探索圆锥的特征。

再次呈现例1情境图。

刚才我们在图中找到了一些圆柱,图中还有其他形状的物体,如巧克力、锥形铜块、粮堆等,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小学阶段学习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

引导: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圆锥形物体或学具,仔细观察,你发现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圆锥的特征:

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请同桌相互指一指圆锥形学具的顶点和底面。

(2)认识圆锥的高。

这是圆锥的直观图。

(出示圆锥直观图,暂不出示高)谁来指一指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那么圆锥的高是什么?

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可以阅读课本第10页中间的文字。

什么是圆锥的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边媒体演示边交流:

看一看怎样画圆锥的高。

先找出底面圆心,标上字母0,再画出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连线,这条线段就是圆锥的高。

如果圆锥是一个实心的物体,它的高是无法看到的,因此把它平移出来表示,这段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板书表示)

(3)进一步归纳圆锥的特征。

你对圆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对比小结。

刚才大家一起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谁能说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要求学生按顺序给物体编号。

指名回答哪些编号的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编号的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第1号物体为什么不是圆柱?

第4号呢?

第6号两个底面的圆完全相同,为什么也不是圆柱?

2.做练习二第1题。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独立完成图上标注。

展示学生的结果,集体评议。

3.做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如果能凭想象直接作出判断,可在书上连线;

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按要求先观察,再连线。

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学生的答案,集体评议。

4.做练习二第3题。

学生阅读题目,并根据要求剪图制作。

展示部分学生制成的圆柱和圆锥。

指名交流测量、计算结果,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哪两种立体图形?

你对这两种立体图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还有什么体会和经验想与大家交流?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12页例2、例3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观察、分析圆柱表面的各个部分,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柱表面积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

感受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成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自制的圆柱学具,一个带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罐头,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提问: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谁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指名口答,相互补充。

小结:

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的侧面是弯曲的。

2.提问:

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

你制作的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各是多少?

怎样计算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板书:

C=πdC=2πrS=πr2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圆柱形罐头。

提问:

如果要知道这张商标纸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回答。

得出:

可以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再计算面积。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罐头,自己剪开商标纸,平展在桌上。

你沿着什么剪开的?

剪开后平展在桌上是什么形状?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剪的,看出沿接缝剪开是长方形。

演示沿接缝把商标纸剪开的方法与过程,明确:

这样展开后的形状是长方形。

2.引导: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商标纸的面积是圆柱哪个面的面积?

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引导学生发现:

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结合交流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3.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

启发: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你能直接计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自己想一想,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呈现算法:

3.14×

11×

15=518.1(平方厘米)

说明:

在圆柱的有关计算中,也可以在算式中用兀表示圆周率,这样计算。

[板书:

llπ×

15=165π(平方厘米)]

追问:

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强调:

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要用底面周长乘高。

4.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让有错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及时订正。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1)引导:

观察圆柱,把这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想一想,算一算,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明确表面展开后有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相关长度。

(2)提问:

你能在书上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吗?

试着画一画。

学生尝试画展开图,教师同时提醒:

先想一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

注意每个方格边长是1厘米,要合理布局。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这样画的理由,集体评议。

这三个部分的总面积是圆柱的什么?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

如果要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

先想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