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31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Word格式.docx

”马振翼说。

“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

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

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

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

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总之,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说得很表面化。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考上大学。

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

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

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

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

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

做NGO(非政府组织)。

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那些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也懂他们的心理。

“像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乏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

他们需要资助,我要帮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

”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

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

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个志愿者。

“我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

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挂羊头、卖狗肉,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践踏人们的爱心。

”接着,他讲了不少让马振翼大开眼界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他让我觉得可贵的地方在哪儿?

”马振翼自问自答道,“可贵的是,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

在中国,谁想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是个高中生。

“NGO,明明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可为什么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底下,才给注册。

”这是小杨最感纠结、难办的事。

他告诉马振翼,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

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杨办的NGO,很有创意,是一家网站,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

”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现找人;

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

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

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

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僻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

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小杨这么认为。

“你就没有很难过的时候?

”马振翼问他。

“没有,我喜欢笑。

“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首先,我是一个热情的人。

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挑战、喜欢自由。

还有,如果是我认准的事,我会很执著,一定会去做。

“在你的成长中,有谁给过你好的帮助或建议?

“我爸爸。

他一直告诉我,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

他回答说: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

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

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落后、贫穷。

“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

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

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

“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

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

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

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

”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

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

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

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换了口气儿,马振翼又接着道:

“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

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

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

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

“这个姓杨的小伙子就很棒。

看不惯环境,他就自己去做一个NGO。

虽然很困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克服重重阻力,最后注册成功,募集到善款,这说明他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和能力。

旅途中,他能拔刀相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就很勇敢、很有担当嘛!

还有在牧区生活时,他去小学无偿地教书,帮助当地的穷人,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可是,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申请哈佛能行吗?

那可是世界级的竞争啊。

据说2011年,哈佛的入学申请人数,升至史上之最。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

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

“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你的梦是什么?

你的故事是什么?

这些非常重要”

一天,有对母子前来咨询。

孩子妈兴冲冲地对马振翼说:

我儿子的SAT,考了2370分,你一定要让他进哈佛或耶鲁!

但是,马振翼跟她儿子接触后,感觉特无聊,很无奈。

“No,我做不到!

”他告诉孩子妈。

“为什么?

”她跳起来问,“我儿子的分数,接近满分。

他要进不去,简直没天理了!

最后,这个男孩果真既没去成哈佛,也没进耶鲁。

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状元被11所美国名校拒录的事,马振翼说他一点儿都不奇怪,觉得很正常。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

”马振翼介绍道。

“星腾科”的SAT培训班,年年都能出几个满分学生,相当于国内的“状元”。

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进不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

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

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

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

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排名越靠前的学校,挑选人才时,往往越不看重学业,而更看重素质。

”这是马振翼的经验谈。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

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

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那是不是说,美国大学录取不看重成绩喽?

“也不是。

只不过相对于国内高考来说,他们不只看分数,不绝对以成绩论。

”马振翼解释道。

他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大块:

一是学习成绩;

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

三是课外活动。

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绩等。

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

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

答案很简单:

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

你的梦是什么?

这些非常重要。

在一篇写哈佛大学录取部(相当于国内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威廉·

菲茨西蒙斯的文章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被人称为“哈佛良心”的威廉,在哈佛做录取工作已经超过40年,他亲手招进的学生,超过7.3万名。

有一回,他去华盛顿,为那里的高中生和家长做有关大学申请的演讲。

讲毕,一位妈妈把自己的儿子推到威廉面前。

她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多么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多么具有一个真正学者的范儿时,威廉只是听着,没有吱声。

等她唠叨完了,威廉,这位身材魁梧、曾跑过30多次马拉松的男人,才低下身子,看着面前沉默的小男孩,轻声地问:

“你平时喜欢玩什么?

“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

可是在国内,那些前来咨询、想报考美国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好多想法还是中国式的,还没跳出中国高考模式。

马振翼总结说:

“往往,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时间里,除了功课,没做过什么有助于录取的事。

但他们的爸妈,却要求他们入读常春藤盟校。

即使有课外活动,也很单一,大多是学校组织或安排的,像“模拟联合国”、军训等;

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做义工,当运动会的志愿者,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也看不出参与者的想法和热情。

“我了解了你做的课外活动后,仍不能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振翼常常无可奈何地对学生说,并教导他们,“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

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尽管确立了这样的原则,但对于国内多数学生,马振翼一时也找不到太好的办法。

“你就是告诉了他们,课外活动很重要,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做。

我们真的不得不牵着他们的手,和他们一起做每一件事。

他反复提醒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你的课外活动,是否体现出你的个性?

你做的事情,是否影响或改变了他人和环境?

课外活动的参与和表现,会透露出学生的人格特质。

正是这些特质,决定了名校作出是否录取的考量甚至在你学科成绩并不突出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

马振翼强调,大学考察课外活动,实际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

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动,就是好的活动。

假如你参加了3种社团,都是普通团员,就不如只参加一个,但是担任了主席职位,这代表你有组织和领导能力。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是,要有突出表现为好。

美国的高中有各种社团,自己也可以申请组建新的社团,所以,参加了并不说明问题,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组织了哪些活动才重要。

他还列出了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

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

“如果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我们会通过咨询和测验,了解学生的内心。

你想要什么?

想干什么?

梦是什么?

找到他的兴趣点,就引导、鼓励他去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