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75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二OO一年底,中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中国的加入,跨国公司将对其全球战略作出适当地调整,以利用中国入世带来的机会,赢得竞争上的优势。

同时中国加入WTO也为中国的民族企业参入国际分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条件。

这也就是说:

加入WTO既是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市场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利用国际市场的过程。

在这个相互利用的过程中将必然产生一个明显的结果,即中国将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

1、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观点,我们不妨构建一个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求矩阵:

按供求的来源,把供给分为外国供给、中国供给,需求也分为外国需求和中国需求。

图表1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求矩阵

供求来源

外国供给

中国供给

外国需求中国需求

a:

外国供给、外国需求

b:

外国供给、中国需求

c:

中国供给、外国需求

d:

中国供给、中国需求

a.外外市场,指由外国的企业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去满足外国消费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的工资报酬作过测算,按各国(地区)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换算后,1998年制造业的周平均工资如表2所列;

图表21998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周平均工资

国家和地区

中国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韩国

台湾

香港

周工资(美元)

30

31.7

47.4

58.3

77.9

243

328.9

436.6

比值

1

1.07

1.58

1.94

2.6

8.12

10.96

14.6

资料来源:

《国际商报》1999年

上表的数字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工资在亚洲是最低的。

由于这一优势,中国加入WTO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外国企业无疑会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

把生产集中在中国,然后再把产品返销到外国市场。

比如、全球第一大运动鞋供应商美国的耐克公司,其在欧美销售的几乎所有的运动鞋都是按照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

b.外中市场,指由外国的企业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满足中国的消费者需求。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1/4。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鞋、服装、自行车等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市场规模与人口数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随着入世后中国市场准入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市场必定是他们的必争之地。

套用松下公司一位经理的话就是“不能在中国取胜,就会在全球败北。

”在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时,本地化将是他们主要的经营模式,即把工厂直接设在中国,在中国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成本,比如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减少运输费用、绕过关税壁垒。

另一方面,由于贴近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中国的自行车市场,庞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使外资纷纷在中国独资或合资设厂,使中国成为世界自行车的消费王国和生产王国。

c.中外市场,指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去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出口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上涨,出口商品结构中像纺织品,服装、玩具、自行车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加入WTO后,可以享受全球多边贸易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中外贸易争端,减少外国针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反倾销行为,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

西方学者特勒和威利(Tyelaandwhally1990)用一般均衡方法估计出,如果同时取消“多种纤维协定(MFA)”和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关税,中国福利所得为18.27亿美元/年,但如果仅取消MFA,则中国福利所得为9.44亿美元/年。

1995年哈里森(Harrison)估计取消MFA后,中国每年可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贸易和生产效应。

1998年李善同等人运用动态CGE模型模拟出与未加入WTO的基准方案相比,加入WTO后的2005年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得到显著发展,其中,纺织业产出增长24.2%(与基线相比),服装业增长71.1%。

难怪香港的一位学者说:

“在三五年以内,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将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的玩具将占世界市场的一半”。

d.中中市场,指由中国自己的企业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低、配套生产能力强,使中国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把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外生产然后运回国内销售。

这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满足国内需求时,生产地放在国内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个理性决策。

2.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性

上面的矩阵分折说明中国有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集中地的可能。

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按照迈克尔·

波特(MichaelE.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一书中的“钻石理论”,主要取决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上是否具有持久地竞争力。

图表3国家竞争优势的关健要素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及支

持性产业

生产要素,国家在对某个既定产业竞争必要的生产要素上的地位。

如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

很明显,中国具有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禀赋。

曾有人作过这样的测算。

如果想办一个100人的服装厂,中国台湾只有85人可供给,韩国只有80人可供给,而中国大陆有130人可供给。

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产品、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都会得以更自由地流动,但相对于它们而言,劳动力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却困难得多。

所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别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的优势。

劳动力优势更倾向于成为一种长期的优势。

我们有大量供给的、难以跨国流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都会利用WTO规则所提供的便利来与之匹配,从而使我们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经济效率进一步提高。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确有优势可言。

b.需求条件,某个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市场需求性质。

关于这一点正像前面已提到的,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又是生活必需品。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这种特性为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集中地提供于强而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以及自行车产业完全得益于强大的国内需求。

c.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国内某一产业和其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产业的有无。

日本的工具机产业能够在国际间称雄,是因为日本的数值控制器、马达、相关零组件产业也是世界一流的。

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纺织业来说,其主要得益于中国长期以来对棉花生产的重视,对轻纺工业的优先发展以及纺织机械业的技术进步。

d.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国家对企业如何进行创造、组织,管理以及国内竞争管理的条件。

拿中国的自行车行业来说,传统的上海凤凰、永久,天津的飞鸽以及安阳的飞鹰几大国营企业品牌的充分竞争,使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很强的零配件配套能力。

这也为后来中国自行车生产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对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劳动力增长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

根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推算,2002年全国将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400万人左右,比上年增加300万人。

若按劳动参与率70%测算,将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比2001年多增200万人。

再加上2001年结转的1400多万城镇失业和各类企业下岗人员,全年有就业需要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将比2001年增加120万人以上,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将比上年进一步加大。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石化、汽车以及金融、保险等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相应加快。

企业破产、兼并,重组和转制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和弱势产业的就业岗位大量减少,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

就业岗位总量的不足导致的失业以及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使我们必须要大力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有利于增加和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近年来,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供过于求,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入世后廉价农产品进口增加,将使农民增收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

吉林的粮食商品率、商品粮输出量、玉米出口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粮食商品率达60%,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在吉林农民的收入中,来自粮食生产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0%—70%。

以往吉林的玉米每年要销往南方1000万吨,出口约300万吨,但2001年由于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和国外低价粮食的冲击,传统的“北粮南运”流通格局受阻。

而沿海地区的企业想要买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它们当然倾向购买进口农产品。

因此,不难预期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弱势群体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要对象,他们之所以是弱势,是因为他们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且年龄较大。

根据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结果:

在下岗职工这一群体中,大专以上仅占7.9%,中专高中及相应学历占38.4%,初中及以下却占了53.7%;

35-46岁的占42.3%,46岁以上的占21.7%。

35以上的失业者合计达64%。

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偏大使他们难以自我更新知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稳定他们的收入来源,改善其生存发展条件意义重大。

3.私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此。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少、产出快,成为私人资本原始积累的首选途径。

目前国内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宁波市的服装企业群落,绍兴县的纺织面料生产企业群落,永康市的小五金生产企业群落,海宁市的皮革皮件生产企业群落,嵊州市的领带生产企业群落,桐乡市羊毛衫企业群落,温州市的皮鞋、服装、低压电器、标牌微章、钮扣、打火机、灯具和眼镜等企业群落。

江苏省吴江市的盛泽、坛丘、南麻的丝织业,七都的电缆电线业,横扇的羊毛衫生产基地。

河北省高碑店市的箱包业,安平县的丝网业,辛集市的皮革业,容城县的服装业,安新县的鞋业,安国市的药材加工业等企业群落。

从上面列举的情况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就连国内著名的家电企业广东的格兰仕集团,也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进行的原始资本积累。

4.为中国企业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提供了一个平台。

企业是“三分经营、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