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96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docx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篇一:

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

碧江区“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

(共一个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由于现在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比较溺爱,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对父母形成依赖,导致很多青少年都不能独立自主,有些甚至变成啃老族,导致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变成闲散青少年和失业青少年等。

2、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特别少,导致很多问题青少年的出现,同时也是对孩子缺乏管教,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络暴力游戏,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3、因为现在辍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辍学后有的在社会上闲散着,出现了边缘青少年,同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

青少年犯罪。

4、由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性教育,只重视学业,

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多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弱,同时也养成很多青少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越来越不达标。

5、因为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家庭都比

较贫困,形成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我国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是“无法就学”。

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各种特征的科学的青少年教育。

比如:

道德观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时期。

如果青少年心理与生理上不同步发展,会导致心理发展的滞后。

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

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攻击行为、络成瘾、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犯罪等,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

是他们成为了问题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

所以我们

需要以社区青少年个案为对象,开展个案辅导:

一社区青少年家庭为对象,开展家庭辅导;以社区团体为对象,开展小组辅导;一整个社区为对象,开展整个社区工作,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优越的社区环境,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推进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引导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目标

1、了解社区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关注社区青少年不同层次的需求。

2、开展教育活动,对自己的行为有客观的认识,提升

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助能力。

3、心理情绪疏导,,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情绪智力。

4、针对已经出现的青少年人格障碍,进行矫正,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

5、整合资源(社区、家庭、同伴),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并帮助其确立人生目标。

四.活动安排

(一)招募阶段(—)

1、在社区办公处张贴海报。

2、散发宣传单。

3、社区工作人员在当值时告知参加。

4、我们在和工作人员一起调查时亲自邀请参加。

5、根据小组性质进行筛选组员。

(二)小组开展阶段(—)

1、第一次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和两个工作者相互认识并制定小组规范。

2、第二次小组活动:

对小组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矫正。

3、第三次小组活动:

对小组成员进行行为矫正反馈。

4、第四次小组活动:

工作总结及组员反馈。

(三)资源整合阶段(—)

整合资源(社区、家庭、同伴),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五.所需资源

1、宣传海报

2、小组活动室一间

3、督导一位

4、礼品

5、宣传单

6、电脑

六.活动分工七.预算

支出项目数量金额海报280

车费6240水待定100

宣传单若干40

礼品若干100

活动材料若干100总计660

八、监督与评估

(一)评估内容

1.项目策划评估,由社工小组督导对项目策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2.过程评估:

评估社区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变化情况;

3.成效评估:

评估服务的效果、服务对象改变情况、满意度,评估服务指标完成情况,评估项目人力、资金投入情况等。

(二)评估方法

1.项目策划评估:

采取征求民政部门和居民意见等方法

进行;

2.过程评估:

观察社工的活动记录与服务对象每次的活动评语,或是通过现场的观察进行评估;

3.成效评估:

督导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人力、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审核,通过直接采访或者问卷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度等

九、预测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解决方法

项目策划不合理通过小组讨论和听取居委会的意见对服务项目进行修改

资金不足1)与居委会协商;

2)拉赞助

无法完成预期目标1)找出无法完成的原因;2)与居委会协商调整方案或者延长服务时间青少年拒绝参与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

组员与组员产生冲突工作者及时调节,做出批评,加强思想教育

篇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策划

一、名称阳光下,一样的童年

——外来务工子女成长小组二、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到了城市,在这一

个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群体,第一种就是父母外出,将孩子留在农村,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另一种就是跟随着父母一起来到城市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外来务工子女”我们所关注的是第二中群体外来务工子女。

城乡间的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相应的这样的一类群体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得增加,而对于“城市外来子女”这一群体来说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例如他们的受教育问题,由于受到户口因素的影响,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但是没有城市的户口,就学变得困难,要走很多的程序,受到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

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大量的父母处于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且往往从事的为体力劳动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会显得比较的孤僻,在这就是同辈群体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户口加之不好的生活经济条件,会是的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虽说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身旁,但相对于大量的留守儿童来讲,生活学习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城市相关部门也试图做出改善的措施,尽量的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到城市之中,加之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时间渐渐的长久起来,这些状况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但是内在的城乡差异感与儿童内心的差别感依然很突出,生活上相同质地的同辈群体比较少,交流比较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基于城市务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

及这个阶段青少年所固有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干预,以求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三、理论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社会化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基本状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这种“边缘群体”

我们研究外劳务工子女主要从这几个角度:

亲子、同辈、学校与自身相关的理论可以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发展任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种,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他们在生理与安全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对于高层次的需求确实难以实现的,他们来到新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很低,对于学习的环境也缺少归属感,别人的看不起与一样的眼光更加不发让他们实现自己被尊重的需求,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这种尊重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起孩子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更难以达到自我的实现。

了解马斯洛理论适当的给予儿童激励性的需求引导,

有利于儿童朝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

人本主义的理论与人性理论的观点不同,它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有时会受制于本能,但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动方向。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抛开外来务工这样的一个限定,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处于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阶段,很多的事情都面临着自己抉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既面临着自身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思维,同时有时生

活在城市的复杂的环境中,家庭的各种因素等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这人本主义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更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尽可能的去忽视环境给他们的影响,加强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度。

生态系统理论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知道意义,他们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是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以前是农村生活现在变成了社区生活,以前的家庭系统作为一个教育性的系统,进入城市家庭变成了一种居住的场所,包括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略有疏远,再加上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原先的农村教育机构朋辈之间有着很大的熟悉度,而城市的这种朋辈关

系变得比较的疏远。

在系统理论中,将人生活的环境分成了五个层次,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外观系统以及时间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最后作用于个人的成长中,人所处的系统一方发生了变化就会改变其他的系统,最后作用在个人的身上。

生态系统理论还强调人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不断作用人的,所以要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掌握好环境系统的变化,适应其发展,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同样有着这样的要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著名的模仿实验强调了人的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学习也是有好坏之分的,青少年处于认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体系,或者说还没有形成对于事物进行过滤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生活在大城市,接触到的人与环境也变得复杂,对于父母无力照顾情况下的青少年很容易走上歧途沾染上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这是一点,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是被他们父母禁锢在家中,很少体验外面的世界,社会学习理论支持在自然社会中进行学习而排斥填鸭式的说教。

这方面的协调也需要注意。

最后就是发展任务理论,其理论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不同阶段的任务要在相对应的阶段中完成,如果阶段任务完成了那么就会促进人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增强人的自信心,如果一定阶段的规定任务没有完成的话就会阻碍人的发展,对人造成消极的后果,严重会让人产生自卑感,甚至走向堕落,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发展任务理论提出了这样的阶段任务:

接受个人的体型与性别角色,与年龄相近的异性或同性建立新的关系,情绪上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人、树立经济上独立的自信态度,发展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将自我价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这些理论上主要是强调了自立这一话题,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他们想要依赖却又不能依赖的困境。

同时,发展任务理论强调青少年的发展,首先是情绪的发展,然后是社会化的发展,最后才是智力上的发展。

这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

四、存在问题

根据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的知道,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与父母的互动上发生分离,缺少了青少年时期,应该具有的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导致的叛逆心理,具体表现为不听话,故意制造一些破格的事端。

二、城市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陌生的环境加上家长的多将其关在家中使得孩子的孤独感与陌生感。

三、与同辈群体的不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