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71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肺炎链球菌系青霉素敏感株,该菌对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耐药者多见,需注意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

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菌株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并需注意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者多见

肺炎克雷伯菌等克雷伯菌属

第三代头孢菌素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菌株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

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同上

不动杆菌属

氨苄西林/舒巴坦

氨基糖苷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

同上,一般均需联合用药

脆弱拟杆菌

甲硝唑

氯霉素,克林霉素,碳青霉烯类

念珠菌属

两性霉素B

氟康唑,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宜联合用药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原则】治愈本病的关键在于杀灭心内膜或心瓣膜赘生物中的病原菌。

1.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抗菌药物前即应送血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治疗。

2.根据病原选用杀菌剂,应选择具协同作用的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3.应采用最大治疗剂量。

4.静脉给药。

5.疗程宜充足,一般4~6周;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疗程需6~8周或更长,以降低复发率。

6.部分患者尚需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病原菌】

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入侵,与患者经受拔牙、皮肤损伤、泌尿生殖系手术或操作时发生的暂时性菌血症有关;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早期发病(距心血管手术时间≤2个月)者,与手术时或术后病原菌自患者伤口、留置导管等装置及周围环境入血导致菌血症有关,迟发病者(>

12个月)则与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情况相仿,因此病原菌分布亦相似。

3~12个月发病者病原菌分布介于早期发病及迟发病者之间。

见表4.15。

表4.1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

自身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发病距心血管手术时间)

≤2个月

3~12个月

>

12个月

草绿色链球菌

金葡菌

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与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病原菌相仿

其他链球菌

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念珠菌属等真菌

链球菌属

棒状杆菌

链球菌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注:

*各列中病原菌由多至少排列

【病原治疗】

见表4.16。

表4.1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治疗

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选头孢菌素类

金葡菌或表葡菌

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或磷霉素钠+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钠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

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用药)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仅在必要时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此时应监测两药的血药浓度,联合用药不宜>

2周,用药期间应严密随访肾、耳毒性

肠杆菌科或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腹腔感染

本组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急性腹膜炎,以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

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治疗原则】

1.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1.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2.急性胰腺炎本身为化学性炎症,无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继发细菌感染时需用抗菌药物。

3.必须保持病灶部位引流通畅。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4.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

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注。

在明确病原菌后,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见表4.17。

表4.17腹腔感染的病原治疗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

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者多见

克雷伯菌属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

肠杆菌属

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拟杆菌属等厌氧菌

氯霉素,克林霉素,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酶烯类

骨、关节感染

/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关节感染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

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葡菌;

少数为其他细菌,如1岁以上小儿亦可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流出液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感染的病原体,可能误导临床用药。

1.在留取血、感染骨标本、关节腔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开始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应选用针对金葡菌的抗菌药物。

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经验治疗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应选用骨、关节腔内药物浓度高且细菌对之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慢性患者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并需较长疗程。

用药期间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不宜作局部注射。

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疗程4~6周,急性关节炎疗程2~4周;

可采用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

4.外科处理去除死骨或异物以及脓性关节腔液引流极为重要。

见表4.18。

表4.18骨、关节感染的病原治疗

甲氧西林敏感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克林霉素

有青霉素素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

甲氧西林耐药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或利福平

复方磺胺甲噁唑,氨基糖苷类

复方磺胺甲噁唑、氨基糖苷类不宜单独应用,可为联合用药之一

溶血性链球菌

青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类

肠杆菌科细菌

氟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氟喹诺酮类或哌拉西林或抗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通常需联合用药

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毛囊炎、疖、痈及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

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有合并症者,属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伴以上情况者为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1.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浅、数量少者如脓疱病,只需局部用药。

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宜同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轻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给药,严重感染患者可静脉给药。

2.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等。

3.轻症患者可针对常见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

全身感染征象显著的患者,应做创面脓液培养,并同时做血培养,获知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必要时据以调整用药。

4.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病原治疗】见表4.19。

表4.19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原治疗

感染

主要病原菌

疖,痈

金葡菌,(甲氧西林敏感株)

第一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

化脓性链球菌

青霉素,阿莫西林

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

创面,手术后切口感染,褥疮感染

金葡菌(甲氧西林敏感株)

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磷霉素,克林霉素

金葡菌(甲氧西林耐药株)

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氟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消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厌氧菌

青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感染

口腔感染主要为口腔正常菌群和某些致病菌(如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的混合感染。

包括牙齿周围组织感染,如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干槽症(拔牙后感染)、急性牙周脓肿等,以及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

1.以局部治疗为主,如清除牙石、菌斑,冲洗局部,切开引流清除感染的牙髓等,并注意口腔卫生,抗菌治疗为辅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