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582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园林与观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l、生成期

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商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

2、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园林的重要转折时期。

3、全盛期

隋、唐时期是古代园林发展的全盛期。

4、成熟前期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是古代园林的成熟前期。

5、成熟后期

从乾隆到清末是古代园林的成熟后期。

三、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要”和“五避”上。

(一)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再现自然山水的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

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二)造山挖池,要“宛自天开”、“巧夺天工”;

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三)各类建筑的设置,要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

避免画蛇添足。

(四)园内景物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

避免喧宾夺主。

(五)景物的组织,要统一,有连续性;

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四、中国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的几个特征:

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

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

西洋景"

,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

市肆"

,以便买卖。

(一)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可以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的颐和园、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及河北省承德的避暑山庄为代表。

其中圆明园和畅春园已不存在了。

1.颐和园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清朝乾隆时期(1750年)修建的,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开始,慈禧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历时十年重建新园,并改名颐和园,作为她消遣游乐之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遭到外国侵略者的破坏,第二年又重新修建。

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完工,前后共花费150多年的时间。

排云殿是万寿山前山主体建筑之一,位于二宫门内,是颐和园建筑群的主殿。

排云殿殿名源自晋代诗人郭璞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该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重檐歇山顶,柱高4.76米,前后由21间房屋组成,均为朱柱黄瓦,金龙眩目,建筑面积807.7平方米,气势宏大。

殿内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排云殿前是用汉白玉栏杆围护着的三面有台阶的宽阔平台,台上有铜龙、铜凤、铜鼎各1对,台下两侧对称排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铜缸,俗称“门海”。

排云殿简介

2.圆明园

圆明园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建造,直到道光元年(1821年)才建成,花费110多年的时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

乾隆皇帝曾夸耀圆明园说:

“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比。

”圆明园是京西“三山五园”中的佼佼者。

圆明园建筑规模极其宏伟,“三园”占地面积五千多亩,是京城西郊最大的苑囿。

园内有前湖、后湖和福海,占地面积近两千亩,有一百多个风景点,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

可惜.圆明园在1860年和1900年两次被外国侵略者劫掠焚毁,只留下一片废墟。

3.承德避暑山庄

两千年来历代皇帝为其出行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离宫(又称行宫),至今保存完好的极少。

然而,清代建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仍焕发着昔日的风采,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

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

雍正朝代暂停修建。

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即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殊象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避暑山庄周围的20多座庙宇群,面积约52公顷,位于古北口外,又称外八庙。

由于清初,统治者奉行扶持喇嘛教,以笼络西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这些庙宇多仿照西藏、新疆的喇嘛寺庙的风格,气势宏大,富丽堂皇,融华夏多民族文化,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之大成,同时也是清王朝加强统治,巩固全国统一的思想体现,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一说。

避暑山庄占地面积为8500亩,大大超过圆明园和颐和园的面积。

整个景区分为四部分,共有景点180多处。

1.宫殿区位于湖泊区南岸,接近市区,宫殿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浓缩。

2.湖泊区占地约43公顷,有大小岛屿8个,湖岛交错,水秀岛绿,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3.平原区在湖泊区北部的山脚下,丛丛灌木,垠垠绿草,一片茫茫草原景色。

4.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占全景区面积的4/5,沟壑纵横,展现了东北林海的风采。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特点:

1.精致和雅朴,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2.游与居的统一。

将游赏风景与日常生活起居结合起来。

3.自然与创新。

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人工美(艺术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另外,文人花园能不拘一格、因地制宜、自由灵活地应用造园原则,创造出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园景。

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公园,仅占地8亩,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以精巧见长,以少胜多。

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1980年以网师园内殿春簃为蓝本仿建了明轩分翠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此,网师园更加蜚声海外。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著称于世。

它是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

(三)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此外,儒教也有自己的庙堂(孔庙、文庙、学宫、和书院等),为这些建筑服务的园林,统称为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它的产生开辟了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并影响到整个园林艺术,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

寺庙园林三种类型:

1.寺庙外园林,即在寺观外围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以经营,形成以寺观本身为主体的园林。

2.寺庙内部园林绿化。

3.在寺庙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

寺庙园林的特点:

1.是寺庙园林有一定的公共性,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私有性。

寺庙对广大的香客、游人、信徒开放。

2.是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

3.是寺庙园林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重视因地制宜,因势制胜,大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

4.是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

5.是注重超脱尘俗的精神审美功能。

狮子林位于江苏苏州园林路,狮子林始建于元代。

开放面积约14亩。

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它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196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

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

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

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

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第二节园林的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一、园林中的山和水

山水诗和山水画对我国园林影响较大,园林中要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便成为我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山水园”,可见,山水是我国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

明代造园艺术大师计成说: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一语便道出园林中的山和水的审美价值。

(一)山(假山叠石)

造景的作用:

(1)体量高大,可以将园林分割成不同的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风景点。

(2)登高远眺,饱览全园和园外景色。

1.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

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主要是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

园内的假山叠石形貌奇特、体态多姿,经过造园艺术家匠心独运,装点布置在园林中,与周围的建筑和景物浑然一体,耐人寻味,富于诗情画意。

2.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1)做假为真

(2)瘦、透、漏、皱

(3)丑

(二)水

水,是组成园林的要素之一。

中国园林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映成趣。

水的造景作用:

1.水是万物生长之本,它可以调节气温,使周围空气湿润、清新。

2.水是园林中的血液。

3.水可以造成供游人观赏的许多景面。

4.园林中的山与水形成高低对比,使山势更加壮观,水色更加秀丽。

二、园林的建筑

园林中建筑的造园作用:

1.建筑是园林的“眼睛”,像人一样,有了眼睛才能有神采。

2.园林中的建筑,非常注意创造艺术意境。

例如,中国园林中建筑物的命名也说明这种审美特征。

像“烟雨楼”、“听雨轩”、“飞泉亭”、“望海亭”等,都是说明把自然界的烟、日、月、山、水等自然景色引到游览者的面前来观赏。

正是把自然景色引进来,才能构成无限广阔的意境。

桥、亭、廊的审美特征

(一)桥

园林中的桥除实用外,更主要的是为了连接风景点,点缀风景,增加园林的情趣和意境美。

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显得分外清幽。

“小桥流水”是园林中的幽景之一。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有两句诗:

“波光柳色碧滨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波光闪烁、烟柳迷蒙、斜桥相接、游船飘荡。

这里“斜桥”相接,为景色增加了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