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49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Word格式.docx

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5)功能性

3、个性:

个别差异,相对于共性而言,万事万物都具有

人格:

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性。

4、气质:

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先天性

(2)无好坏之分

(3)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4)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5)气质是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性格:

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

(1)后天形成

(2)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3)可塑性

 

6、人格的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学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行为流派—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7、人格与文化

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独立的、独特的人;

集体主义:

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喜欢合作,从群体成就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人格发展,而且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的。

9、研究方法

(1)假设-检验法

理论:

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

(简约性;

有用性:

能提出可检验的假设。

假设:

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事前预测&

事后检验:

假设应先于检验

重复研究:

“文件柜”现象:

研究者只在发现了显著效应的情况下才愿意报告其文章

(2)个案研究法

局限:

1个案推他人:

而且个案研究的被试大多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同于常人;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3.研究者主观判断不客观性。

优点:

很多人格概念不容易用其他方法来检验(潜意识;

个体生活丰富性)

1.罕见的个例;

2.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3.说明治疗方法

4.证明一些可能性

10、信度:

在多次测量中具有的一致性程度

重测信度:

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

一项测验中的所有项目所测的是否是相同的心理结构

11、效度:

测验所测量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表面效度:

看测验的项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东西

相容(聚合)效度:

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另一项具有相同建构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

区别效度:

一项测验的分数与另一项理论上没有关系的测量之间不相关的程度

行为效度:

测验分数能够预测人的行为

12、人格的评价:

(1)自陈量表

(2)投射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3)情境测验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A、人格结构

早期:

意识:

正意识到的信息

前意识:

人们能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内容。

通过意识努力可浮现于意识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研究对象):

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是无意识的主体部分。

后期:

本我:

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仅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而不受物理和社会的约束,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冲动伴随个人的发展而永远存在,并且完全隐藏于无意识当中,是人格结构模型中所占比例最重的一部分。

自我:

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1~2岁),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

监督本我,予以适当满足,受控于超我。

活动于意识、前意识以及无意识。

超我:

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5~6岁),代表良心、自我理想、社会道德,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至善/道德原则。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注: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个体超我的定型,个体的人格也进入了基本定型的状态

B、人格动力:

生的本能:

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心、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

死的本能:

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抗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

心理防御机制:

焦虑:

既是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也是正常人遇到紧张、刺激与挫折时出现的不安和忧虑心态。

现实焦虑:

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为基础,源于知觉到所需要的对象缺乏,或存在客观的真实的危险,危险来源于外界,多见于正常人;

神经症焦虑:

以自我对来自本我的威胁的知觉为基础,由于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而产生的焦虑。

道德焦虑:

由良心(超我)所体验到的羞耻感和内疚感,即因为恐惧所想或所做的某些违反自我理想和道德标准的事将会受到惩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C、人格发展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D、人格适应:

(1)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受到压抑、升华、反向作用、固着、退化的结果。

注:

适应不良的产生源于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

(3)自我比较弱小,个体就会采取各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采用的多少可以度量本能冲动或自我的强度。

如果自我长时间地、经常地运用防御机制,就会过多消耗能量,导致内在人格结构的不平衡,进而产生适应不良。

E、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把压抑的想法带到意识层面来

使患者能够洞察现有症状与长期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

治疗目的:

扩展对本我的觉知,减少对超过的过分要求,加强自我

----达到自我、本我、超我的动力平衡

F、局限性:

(1)成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完全形成;

(2)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

(3)整体理论的消极特征;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阿德勒

1、追求卓越:

指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

人的行为受到某种“向上意志”(或权利意志)的支配,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一个总目标,促使个体去做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

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2、自卑感:

个体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而不是将性看作是原始动机。

来自于幼时的无能;

对某些缺陷的补偿是自卑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自卑不仅会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暴弃或发生精神疾病,同时也可能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这样就由补偿作用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3、社会兴趣

一种与他人合作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目标的固有潜能。

是在婴儿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1)不仅涉及人际交往时的情感,也涉及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

(2)内涵很广泛,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困境中帮助;

无私奉献;

富有理解的能力)

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

决定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大小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4、父母对人格的影响(出生后几年绝对重要)

(1)溺爱:

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加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2)忽视:

过度让孩子独立,成年后多半会变得冷酷、怀疑他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亲热或抚摸会让他们局促不安。

5、出生顺序(第一个强调的学者)

第一个:

溺爱

第二个:

忽略,大多自卑感比较强烈,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罪犯、酒鬼和性倒错者

中间儿童:

较少受到溺爱,强烈的追求优越,会成为最有成就的人;

末子:

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溺爱,非常依赖他人,缺乏个人的主动性,具有强烈的自卑感。

并不是所有证据都支持阿德勒的观点,出生顺序并不能够预测一个人在人格测验中的得分。

出生顺序对人格和智力发展的影响非常复杂。

✧荣格

1、个人潜意识:

意识觉察之下,包含着在个人生活中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冲动、欲望、模糊的知觉和其他一些经验。

隐藏并不深,很容易返回到意识水平。

-----相当于前意识。

注:

个体潜意识中的内容,主要是情结

情结:

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权力情结等,决定着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2、集体潜意识:

包含着以往各个世代积累的经验,包括我们的动物祖先遗留下来的经验,是个体所不了解的,是无意识的,是我们不能觉察到的,也不能回忆起来或具有他们的表象。

注:

它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种族遗传的;

不是被意识遗忘的,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

由本能和原型组成,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而原型则是典型的理解模式。

3、原型:

集体无意识中的遗传倾向,使心理生活的先天决定因素,使得个体在面临类似的情境时与祖先产生同样的行为方式。

A、人格面具:

我们与其他人交往时掩盖我们真实面目的假面具,与真实人格可能并不一致。

类似于社会学中的角色扮演,根据他人的期待而行动

B、阿尼玛:

男性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

阿尼玛斯:

女性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

如果没有异性特质,男女彼此之间不能了解,如果男女两性特质发展不平衡,就会成为变态。

在寻找爱情伙伴的时候,是把我们的女性原始意象或男性原始意象投射到潜在的对象身上。

C、阴影:

人格的最内层,也叫阴暗自我,代表着人格中的动物性成分,类似于弗氏的“本我”,是从低等生命形式遗传而来。

D、自我:

最重要的原型,综合和平衡潜意识的所有方面,给人格提供整体性和稳定性,一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虽然个人的、民族的历史经验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人总是为着未来的目标奋斗不息,以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和完善,即自我实现。

4、集体潜意识存在的证据

在希腊神话中、文化象征物、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中发现了类似的意象。

✧埃里克森

人格中相对强大、独立的部分,作用

(1)建立人的同一性

(2)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同一性:

包括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完整性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

同一性危机:

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

1、人格的发展:

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过程。

八个阶段时间由生物基础决定,每阶段都存在相应的发展危机;

是否成功解决由自我成长和社会环境决定

2、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顺利度过危机则成功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为以后的发展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反之不成功解决(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造成发展障碍,将导致人格适应能力的丧失)。

危机的解决并不是全或无的方式、

1、信任&

不信任(0-1)-----婴儿期

任务: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