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432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鹰和直5的血缘关系图Word文件下载.docx

该机性能先进,抗造耐用,很得解放军陆航喜欢,在引进黑鹰之前,中国的直升机一直没有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恶劣环境下飞行作业的能力,有了“黑鹰”后,青藏高原不再是直升机的飞行禁区。

军方曾提出,陆航直升机在西藏、新疆、青海甚至云、贵、川高原地区使用,必须保证“三个六”的要求,即具有六千米高度、六百公斤商载、六百公里航程的能力。

引进黑鹰直升机时,我军发现其遂行高原特定任务的航程不足,于是同一合同框架下随机购置了三套外挂式副油箱系统,每套价格为78万美元(美国佬够黑的),大外挂副油箱的油量为1740升,小外挂副油箱840升,主副油箱总油量达3960升,可持续飞行7小时。

但这种外挂系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副油箱增大了空中飞行阻力,使最大商载从不装外挂油箱的4000千克减少到2000千克,海拔3000M以上的最大飞行速度从290千米/时剧降到190千米/时。

后来因缺少零备件,使这三套外挂油箱长期躺在库房里无法使用。

图为美制原装外挂副油箱,当年进口了三套。

内侧为1740升大油箱,外侧为840升小油箱。

中国人民是有创造力的,常常走自己的路,然后让别人无路可走。

为了提高黑鹰直升机的高原机动性能,增加其活动半径、巡航时间及航程,减少在执行任务及转场训练中的起降频率和加油次数,减轻地面各种勤务保障负担,总参陆航修理厂从1988年开始研制黑鹰直升机的山寨辅助油箱,最初改装两架黑鹰直升机进行试飞试验,完成了悬停、起落五架次,空中60度坡度转弯五架次,航行五架次,转场训练五架次,高空性能试飞等各项科目,共试飞350小时,1991年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随后为14架黑鹰加装了机内副油箱,1994年该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种机内副油箱,直接采用了原直-5型直升机的内载油箱改装而来,直-5内载油箱经过20余年飞行验证,具有良好高空适应性,当时国内的直-5因老旧不堪使用已经开始停飞,选用这种油箱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利用直-5库存器材。

其电气设备对维护使用无特殊要求,且加油方便,输油操作简单,也易于拆卸复原。

箭头所指处即为利用直-5直升机油箱山寨的黑鹰机内副油箱。

机内副油箱载油量500升,箱体重15千克,托架重21千克。

由箱体、托架、箍带、国产LB15A电输油泵、燃油导管、通气管等设备组成。

辅助油箱固定在托架上,托架固定在货舱地板,位于原第三排士兵座椅的中间部位,不影响客、货舱进出。

拆装快速方便,不需要改动直升机的结构。

安装时,在拆除第三排座椅后,直接将油箱与货舱地板的货物系留环固定连接,不影响机身的原始结构,安装简便,可在5分钟内将油箱固定好。

辅助油箱托架固定在货舱地板,位于原第三排士兵座椅的中间部位,可随时拆卸。

由于我军有进口米-8/17直升机机内副油箱的丰富使用经验,所以航修厂研制时充分考虑了黑鹰直升机在各种机动飞行状态下,如大坡度盘旋、大角度俯冲或跃升,甚至是机身倒置时,副油箱的安全可靠性,经空中试飞验证了加装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加装副油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机的重心,通过与该机原装大外挂副油箱试验比较,结果表明:

加改装机内副油箱后重心有所前移,但不超出极限位置。

满载时重心前移量甚小,空载时重心前移较多。

在同样载荷条件下,加装机内辅助油箱仅仅使重心前移4厘米,而美制大外挂副油箱却使重心前移24厘米。

经过各种装载条件下的飞行试验证明,该副油箱系统对飞行员操纵直升机无任何影响。

图为我军陆航米-17直升机的机内副油箱,看来苏式直升机使用机内油箱是有传统的,并非中国航空业的独创。

黑鹰直升机原有的任务标准为载15人,载货4000千克。

加装山寨型油箱后仍可运送人员11名或最大商载3623千克。

据解放军的官方报道,上世纪90年代,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技术人员在华进行黑鹰售后服务时,曾观看过机内辅助油箱加装试飞,认为:

加装该油箱既增大了航程,又不影响气动外形,比美制外挂副油箱方式理想。

但笔者并未见到美国佬也学中国人黑鹰上应用机内副油箱,而且采用机内副油箱是苏式直升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特点,所以我认为这只是礼貌的恭维,就像波音公司总裁曾经说运-10绝不是波音707的仿制品一样言不由衷,有理智有知识的地球人都不会相信。

黑鹰加装机内辅助油箱后,减少了转场或训练中加油、起降的次数,增大航程250公里左右,延长续航时间1小时, 对飞行性能和机动性能无任何影响,使用安全可靠,能满足该型机执行高原军事任务的基本需要。

这种山寨副油箱一直使用至今,08年汶川大地震,成都军区陆航团深入灾区救援的黑鹰直升机上面,仍可看到这种已有近50岁年纪的副油箱。

我军陆航黑鹰直升机在进行救灾

黑鹰直升机自装备我军陆航部队以来,就一直以“高原性能好、高可靠性、高出勤率”的三高著称,其综合性能至今也是国产直升机无法企及的,我认为以现在中国航空国内工业的技术能力,要想全面山寨黑鹰,仍然存在一定技术难度。

本文参考资料:

1、《第十六届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汇编》

2、《世界飞机手册》

3、《国外直升机改型改装情况跟踪研究》

对岸的台湾也使用黑鹰直升机,但其外挂副油箱跟解放军的有所不同。

早期我军陆航黑鹰加挂外置副油箱的图片

很罕见的图片,能看到温家宝总理正从米-171VIP专机上走下来,这个型号的米17拥有挂副油箱。

直-5直升机简介:

一、概述:

直-5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前苏联米-4直升机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的第一种直升机。

1958年1月开始仿制,1958年12月14日仿制型直-5原型机试飞。

1963年定型并转入批生产。

1980年停产。

米-4原型机飞行速度、巡航速度及升限不尽如人意,因此我国的直-5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进。

重大发展和改进项目有:

用金属旋翼桨叶代替了钢梁木结构旋翼桨叶,提高了旋翼的使用寿命和全机的飞行性能;

将座舱内活动副油箱改为机身两侧外挂副油箱,增加了座舱的有效空间;

在机身地板上增加了一个650毫米*900毫米的大开口,便于吊升或投放货物。

同时将手摇绞车改为电动绞车;

将3千瓦发电机改为6千瓦发电机;

将燃油箱改为薄壁软油箱;

固定式氧气设备改为活动式氧气设备,减少了飞机的结构重量;

改进了总距-油门操纵把手,在平原地区起飞使用小行程,在高原地区使用大行程,使发动机进气压力显著增加,可保证在1500米高原上正常起飞;

在旋翼大梁内充气,并装有压力信号器,能及时发现旋翼大梁裂纹;

大大延长了直升机和旋翼的翻修寿命。

通过一系列改进后,直-5最大平飞速度由185千米/小时提高到21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由140千米/小时提高到170千米/小时;

动升限由5500米提高到6000米。

直-5是一种多用途直升机,可用于空降、运输、救护、水面救生、地质勘探、护林防火和边境巡逻等。

可在昼夜复杂条件下飞行。

可运11名全副武装伞兵(超载可运15名)。

可载1200千克轻小型装备或货物(超载1550千克)。

救护时可运8名担架伤员和1名医护人员。

可外部吊运1350千克货物。

直-5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

机身是由机身中段、尾梁和斜梁3部分组成的半硬壳铆接结构。

机身的前部是发动机舱。

中段为容积16立方米左右的机舱。

机舱有2个入口,1个入口位于后部,2扇舱门分别固定在机身的两侧,关闭后构成机身的后部。

这个舱门是往机身内装载技术装备和其它大型货物用的。

另一个入口位于机身左侧壁上,是供人员进出和空投跳伞用的。

装有一台活塞7型发动机,旋翼有4片桨叶,旋翼左旋(仰视),铰接固定,混合式结构桨叶由钢管梁和包有胶合板及蒙布的木质架组成,平面呈矩形。

尾桨是三桨叶推进式,在飞行时可操纵变距。

桨叶平面形状呈梯形,无扭转,前缘有液体防冰系统,并包有不锈钢的前缘包铁。

1966年后,改为玻璃钢桨叶。

桨叶用带有4个孔的钢接头固定在桨毂上。

水平尾面在尾梁末端。

四轮式不可收放起落架。

双座驾驶员座舱。

复式操纵系统。

二、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21米,旋翼桨盘面积346平方米,尾桨直径3.6米,总长25.015米,机身长16.79米,机身宽2米,机高4.4米。

重量数据:

空重5121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6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210千米/时,巡航速度160-180千米/时,动升限60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2000米,航程520千米。

运力:

座舱容积16立方米,最大载重1350千克。

动力装置:

一台气冷式星型14缸活塞7发动机,功率1770马力。

黑鹰直升机简介:

S-70“黑鹰”突击运输直升机是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的双发单旋翼战斗突击运输直升机。

美陆军编号UH-60A、UH-60C,公司编号为S-70,绰号“黑鹰”,是UH-1的后继机。

1972年开始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1974年10月首飞,1977年8月开始生产,1979年4月开始交付使用。

美国陆军在1974年提出“多用途战术运输飞机系统”计划,欲以一种更加先进的通用直升机取代日渐老旧的UH-1。

贝尔、波音及西科斯基3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参与竟标,经过试飞对比,越战后美国陆军最大的直升机竞争项目于1976年最终尘埃落定:

西科斯基获胜,新的直升机正式命名为UH-60A“黑鹰”。

该机的主要任务是战斗突击运输,伤员疏散、侦察、指挥及兵员补给等任务,是美国陆军20世纪80年代直升机的主力。

S-70有多种改型,其中UH-60A是主要生产型直升机,还有S-70B(海军型)、S-70C(民用型)等,出口到许多国家。

装备国家有希腊、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韩国等国家。

“黑鹰”的基本型装两台通用电器公司的T700-GE-700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于机身顶部的两肩位置,单台最大功率1564马力。

驾驶舱设正(右侧)、副(左侧)驾驶员位置,载员舱可容纳一名随机机械师和11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及相应装备。

机身两侧舷窗内的架子上可装两挺M60机枪,在必要时可提供火力支援。

两扇推拉式舱门开关方便,可保证载员迅速进出。

“黑鹰”采用四片全铰接式大弯度旋翼,可以折叠。

为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桨叶还采用了先进的后掠桨尖技术。

4片尾桨设在尾梁左侧,以略微上倾的角度安装,可协助主旋翼提供部分升力。

另外尺寸很大的水平尾翼还可增加飞行中的稳定性。

“黑鹰”航电设备十分齐全,除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装置外,机身上部还设有专门对付热寻的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

“黑鹰”作为突击运输直升机在执行低飞作战任务时,极易遭受地面火力攻击,故该机在提高生存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例如,其机身及旋翼在制造上大量使用各类防弹材料,驾驶舱和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均设有装甲;

两台发动机由机身隔开,相距较远,如有一台被击中损坏,另一台仍可继续工作。

而“黑鹰”的抗坠毁措施尤其值得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