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401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③因材施教、启发式、学思并重,“知之为知之”“温故而知新”等教学方法

④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二)孟子、荀子发展儒学(战国时期)

1.孟子的主张(战国中期人)

(1)实行“仁政”。

(2)民本思想:

提出“民贵君轻”。

(3)伦理观上:

主张“性本善”。

2.荀子的主张(战国末期人)

(1)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民本思想:

提出“君舟民水”。

(3)伦理观上:

提出“性恶论”,主张法治。

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了儒家思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

三、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代表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相对论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背景:

秦末战火纷飞,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措施:

减租、免奴为庶人,士兵复员回乡授予田宅,免其赋役等。

2.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可能性:

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必要性:

社会潜伏着危机(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的生平

2、思想主张:

①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②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为人处世的标准,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④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主张限制土地兼并,限田、薄敛、省役。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举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教育状况:

教科书:

儒家经典—五经

官办最高学府:

太学地方教育系统:

郡县立学校

3、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评价新儒: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2---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

A、背景:

佛、道盛行、传播,面临挑战

B、概况:

三教相互影响和发展

2、隋唐时期

A、隋:

提出“三教合一”

B、唐: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融合趋势中向理学发展。

二、程朱理学(两宋时期)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重文轻武,学术活跃。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议政。

3)儒家经典大义成为时尚。

2、北宋时期

①代表:

“二程”

②思想: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

D、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南宋时期

朱熹

②著述:

《四书章句集注》

③思想:

A、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④影响:

A、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B、还传及日、朝、欧

4、影响:

适应------p13统治。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思想:

A、把“心”作为----

B、强调------

C、认为p14---

2、王阳明心学:

1)产生的背景:

A、明朝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B、人心破坏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2)主要思想:

A、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B、形成了“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C、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核心思想)。

D、对儒家“仁”的思想进行发挥。

3)“致良知”方法: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

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1)思想主张:

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想。

---3---

2)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

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

①经济: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君主专制强化并走向腐朽。

③阶级:

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反封建。

④思想:

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中年做过小官,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后被明政府以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代表作: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3)进步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4)思想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①明末清初、抗清。

②政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③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如: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徐光启的《农政全书》3、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4、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各自的思想代表作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

《读通鉴论》

3、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黄宗羲思想主张: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权利。

顾炎武思想主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经世致用。

③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思想主张:

①物质第一性,认为世界是--

②一切---认识的

③认为静止是---

④耕者有其田(有唯物辩证法思想)

4、评价:

A、思想: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B、政治:

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C、经济:

重视手工业、商业。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脆弱,影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

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而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四人思想的共同特点:

①反对传统,反对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③体现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文主义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背景

①自然哲学兴起(文化)

②奴隶制经济繁荣(经济)

③城邦民主政治繁荣(政治)

④人的地位提高(社会)

二.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流派、主张:

1、智者学派主张1.2.3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安提丰:

人人平等。

2、苏格拉底的主张

观点:

(1)

(2)

(3)

3.柏拉图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代表作:

《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

自然和人类社会

三.影响

从神本主义发展到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

局限:

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易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同:

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

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条件)

①经济:

意大利城市繁荣。

②政策:

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沿岸)。

2、表现:

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繁荣。

3、.影响:

资产阶级形成,并要求进行一场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7C,意大利欧洲)

1、背景:

①前提(根本):

资本主义萌芽。

②重要原因:

天主教的统治与压迫。

③物质:

意大利经济繁荣。

④人才:

汇聚众多人才。

⑤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5---

2、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班、姓名:

3、核心:

人文主义。

4、成就:

①“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但丁:

《神曲》,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②“美术三杰”: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

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圣母与圣子》。

5、扩展:

地域和领域:

6、意义:

①解放思想。

②推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③:

对资本主义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

为启蒙运动打下基础。

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开始)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人文主义的推动。

③天主教会的压榨。

④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2、主要新教:

路德新教、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3、实质:

宗教改革外衣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教会控制削弱,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放思想,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阶级: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