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227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下载.docx

铅笔,油画棒

10

第10课拓印花纹组合画

纸片

11

第11课剪贴组拼小村庄

长方形,正方形

12

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

动物图片

13

第13课彩泥连连看

彩泥,树枝

14

第14课剪对称鱼形

剪刀,纸

15

第15课会飞的翅膀

作业纸

16

第16课变色龙

图片

第一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过程目标:

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

难点:

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课前准备

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

(二)展开:

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

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三)深入:

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四)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

教师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

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天的画。

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

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

第二课:

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

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

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

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

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

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

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

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给你什么感觉?

生:

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3、师:

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

4、师:

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哇!

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2师:

它们在说什么呀?

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4、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师:

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

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第三课:

手形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

2、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设悬激趣,情境导入 

1、

(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们认识它们吗?

(对了,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那么,你会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

(3)、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

猜:

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

(这时,教师在幻灯上很快完成手形画——鸡) 

2、

(1)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这是什么?

哦,原来老师用很快的速度画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你们喜欢吗?

(2)、再看:

这幅画有点象什么?

对了,这位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成鸡,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形画。

3、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画几幅有趣的手形画?

4、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

(板书:

手形画)

(二)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1、

(1)请大家看:

这幅画的手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2)添好了吗?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将这幅画画完成的?

(3)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出示)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念:

“先把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

” 

3、欣赏范作,了解构图知识

(三)激发创作,任务下达:

①动动脑筋,人人完成一组更有趣的手形画。

举行“小聪聪”手形画比赛,看看谁的设计最富有想象力。

(四人一组,共同完成,每人设计不同的手形画。

②将自己的手形画作品贴到黑板上,举行手形画展览。

③看一看,比一比。

把小红星贴到你认为最好的手形画设计作品上。

评选出手形画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第四课画中画

教学目标

1.运用层层包围添画方法,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由简单形象想象,包围添画相适、相关的形象。

难点:

在画面的“由小变大”关联上体现趣味性。

教学准备

(1)教师:

范画、作业纸、作业展示底板。

(2)学生:

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程序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

——什么是画中画?

怎么画呢?

2.出示儿歌《画中画》(15秒)

问:

画中画了什么?

先画了什么?

(出示步骤图示)

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

怎么想到画张大床?

(出示教材儿歌后一句。

“画中画”找朋友。

(出示三张图片)

问:

“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

(提示:

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

猫画在哪了?

)(板书:

包围添画)

(二)创设情境引导联想6’

1.(出示小青虫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

2.(出示树枝、树叶图片)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是添画树叶呢?

还是树枝?

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三)启发想象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四)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1.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2.出示三组作品,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

第五课由小变大的画

1.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变一变 

  1、出示一幅小图,根据小故事的展开,逐幅扩展小图,使画面由小变大;

  2、出示课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1、幻灯演示环变大的过程,探讨此画的特别之处 

  2、小结:

平时我们身边总是有些废纸片,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些没什么用,就把它给扔了,这样做不但觉得可惜、浪费,还不环保,污染环境。

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废纸片?

 (三)看一看,试一试 

  1、老师带大家到“趣味小画园”去,看看小画家们是怎样利用这些纸片的。

    

  2、尝试其它的拼法 

   

启发谈话,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与已画形象相关的未画内容。

  (四)做一做,画一画 

  1、作业要求:

选一种你喜欢的样式,从一块开始,画一幅不断变大的画。

  (五)比一比,评一评 

  1、小组交流:

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

欣赏别人的作品。

  2、评一评:

你最喜欢谁的创意?

为什么?

第六课小人国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上节课作业导入。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

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

怎么办?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

(二)作品评价

1、评价点

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C、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

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第七课 

你的家我的家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

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录象回忆我家(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2、让学生仔细观察。

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家。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2、自主表现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教师辅导协助。

  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3、集体活动:

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

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

  4、游戏活动:

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

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

(三)收拾整理:

布置下节课用具。

  

第八课 

袋鼠妈妈的口袋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

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

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

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

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

(一)导入课题 

了解袋鼠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