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68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动物问答题.docx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伦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学,实验动物福利。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的暂行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意见》等。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发现推动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使得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一、实验动物科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为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创造了条件;二、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动物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实验动物化一直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三、3R研究,即动物实验的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

3R研究作为实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结果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在产品质量法定检测和其他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3R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研究手段,而且开拓了人们的科研思路,解决了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四、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系的完善:

实验动物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应把加强动物实验质量管理作为整个实验动物管理的切入点;五、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市场:

实验动物科学既有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又因其服务于其他学科,因而决定了其具有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前景。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和动物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是人类疾病研究的“替身”及生物科学研究的材料。

医学研究中需要更为适合的不同类型动物来完成科学实验,其本身的质量问题,涉及实验研究的敏感性和反应一致性,而且一些生命科学的成就,必须依靠某种遗传类型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它的质量受到多个条件的限制,人们必须对这些限制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

因此,为了使动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动物就像任何其他产品一样,在从生产至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用实验动物标准严格控制其质量。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

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

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

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化学因素:

光照、噪音与振动、氧、二氧化碳、氨、粉尘、消毒剂等;3、居住因素:

包括房屋、笼具、垫料、饮水给料设施等;4、营养因素:

饲料、饮水等;5、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因素与异种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等,异种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等;5、人为因素:

建筑设施维护、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等。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有:

GLP和AAALAC。

GLP和AAALAC就是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的总体素质,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环境达标,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等等。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常用的近交系大鼠有:

1、ACI;2、F344;3、LEW;4、LOU/c和LOU/M;5、SHR;6、WKY;常用的近交系小鼠有:

1、C57BL/6;2、C3H/HE;3、BALB/c;4、DBA/2;5、CBA;6、A;7、AKR;8、TA1;9、615;常用的远交系动物:

小鼠:

KM,NIH,ICR,CFW,LACA;大鼠:

Wistar,SD,Long-Evans,Osborne-Mended,Sherman,August,Brown-Norway;豚鼠:

Hartley,Dunkan-Hartley;金黄地鼠等。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小鼠用途:

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肿瘤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研究;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

大鼠用途:

生理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肿瘤研究;遗传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口腔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其他如实验外科学、核医学、物理性损伤、计划生育、老年病学等研究。

豚鼠用途:

免疫学研究;传染病研究;药物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耳科学研究。

地鼠用途:

肿瘤学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物学、毒理学、致畸等方面研究;冬眠和冬眠机制研究;预苗制备与鉴定研究。

长爪沙鼠用途:

病毒学研究;细菌学研究;寄生虫病研究;内分泌学研究;代谢病研究;脑神经病研究;肿瘤学研究;其他如抗辐射、心理学、肾功能性变等研究。

兔用途:

发热及热原实验;皮肤刺激试验;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微生物学研究;眼科学研究;急性实验;遗传学实验;口腔科学研究。

犬用途:

实验外科学;基础医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某些疾病研究。

猕猴用途:

传染病研究(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疾病);营养、代谢和老年病研究;生殖生理研究;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环境卫生公害研究。

小型猪用途:

皮肤烧伤研究;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糖尿病研究,畸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等研究;遗传性和营养性疾病研究;悉生猪和猪心脏瓣膜应用;牙科研究;外科手术方面研究;其他疾病研究。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

1、小型猪具有皮下脂肪层,其皮肤结构与人很相似。

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理想模型。

2、小型猪的动脉结构与人相似,小型猪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理想的动物模型。

3、小型猪有发达的门齿、犬齿、臼齿,小型猪牙的解剖与人类相似,是复制龋齿的良好动物模型。

4、仔猪与幼猪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与人的新生儿相似,故仔猪广泛应用于营养学和婴儿食谱的研究。

5、小型猪舌表面在结构上与人接近,在舌象上与人相似,是中医舌诊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6、小型猪的心电图与人相似,也有五个基本波P、Q、R、S、T波,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7、小型猪血液生化值与人十分接近。

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我国小型猪品系有西双版纳近交系小耳猪、五指山小型猪(WZSP)、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甘肃蕨麻小型猪、藏猪等。

五指山小型猪(WZSP)现已广泛应用于药学、比较医学、畜牧兽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形成了其开发利用网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实验动物的环境饲养条件。

大型动物多为普通级动物,这类动物饲养于开放环境中,要有良好的饲养设施,饲养器材具有送排风系统,饲料、垫料、环境及笼器具需要消毒,外来动物必须严格检疫,饲养室要有防野鼠、昆虫设备。

进入人员必须穿白大衣,更换拖鞋。

小型动物属于清洁级动物,该类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中,管理要相当严格,所有用于动物和实验的物品,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进入屏障系统的空气需要经过三级过滤净化处理,室内空气压力相对外界为正压,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灭菌隔离服,戴灭菌口罩手套,穿灭菌鞋,才能进入实验室。

第四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意义:

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材料;在方法学上可增加实验材料的可比性;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优缺点:

1、诱发型动物模型:

优点:

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缺点:

诱发的动物模型与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出来。

2、自发性动物模型:

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更接近自然的人类疾病;缺点:

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优点:

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优点:

利用健康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疾病模型;缺点: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人员应加以分析比较。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遗传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概念: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优点:

此类动物模型不需要研究者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实验动物工作者将这些突变基因培育成携带不同突变基因的实验动物品系,成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良好模型,如高血压大鼠、自发性肿瘤大鼠和小鼠、糖尿病大鼠和小鼠、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等;缺点:

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

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

又称实验型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而出现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又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模型。

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优点:

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缺点:

诱发的动物模型与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出来。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目前,有8个品系的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即遗传性高血压品系(GH)、自发性高血压品系(SHR)、中风型高血压品系(SHR/SP)、盐敏感品系(DS)、米兰种高血压品系(MHS)、Munster品系(SHM)、Sabra高血压品系(SBH)和Lyon高血压品系(LH)。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BB大鼠、WBN/Kob大鼠、GK大鼠、Zucker肥胖大鼠、BHE大鼠、ob/ob小鼠、db/db小鼠和KK小鼠等。

这些动物都可以发生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症和胰岛肥大症等疾病。

例如BB大鼠,选育自Wistar大鼠,是1型糖尿病的良好模型。

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性毁坏胰岛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