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26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击、发生火灾爆炸。

2.1.4职业性危害:

设备设施产生尘、毒。

噪声、高温。

2.2压力容器、管道的潜在危害

2.2.1压力容器的分类

2.2.1.1按品种划分:

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2.2.1.2按压力等级划分:

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超高压(>1000MPa)。

2.2.1.3按容器的重要性、压力、介质的危害程度划分:

第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和分离容器)、第二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和储存容器)、第三类容器(高压、超高压容器)。

注:

①剧毒介质:

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作用的介质;

②有毒介质:

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介质;

③易燃介质:

与空气混合时,其爆炸极限的下限<0.1%(体积分数)或上下极限之差>20%的介质。

2.2.2压力容器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2.3压力管道的分类

2.2.3.1按压力等级划分:

2.2.3.2按压力和介质危害等级划分:

GC1:

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

GC2:

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GC3:

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2.2.4压力管道的潜在危害

2.3机泵设备的潜在危害

2.3.1机泵设备的主要损害形式及原因

机械振动;

介质产生的腐蚀、冲蚀、汽蚀、磨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

过大的接管安装应力引起壳体变形;

基础受到的损伤。

2.3.2电动机着火的原因

电动机负荷运行;

金属物或其他固体掉进电动机内,或检修时绝缘受损,使组受潮,以及遇到过高电压;

电动机接线处各接点接触不良或松动时,会使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点发热,接点氧化迅速,最后将电源接点烧毁,损坏周围绝缘导线,造成短路而烧毁电机;

电机单线运行。

3、物料因素的影响

3.1火灾危险

3.1.1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3.1.2主要可燃物

甲苯、洗油、褐煤。

3.1.3火灾事故的特点

爆炸性火灾多;

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

高温泄露着火多;

火势发展速度快。

3.2爆炸危险

3.2.1爆炸形式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2.2爆炸的破坏作用

直接破坏,引起火灾、碎片冲击。

3.3毒害危险

3.3.1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分类

麻醉性毒物;

刺激性毒物;

全身性、窒息性毒物。

3.3.2常见的毒物及其危害

3.3.2.1甲苯: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

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

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3.3.2.2洗油: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3.4静电危险

3.4.1静电产生的原因

3.4.1.1内因:

物质逸出功不同;

物质的电阻率不同;

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3.4.1.2外因:

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附着带电;

感应带电;

极化带电;

流动带电;

喷出带电;

飞沫带电;

淌下、沉浮、冻结带电。

3.4.2静电的危害

带来燃烧性爆炸。

4、工艺因素的影响

4.1设计阶段工艺因素

选择物质危险性较小;

工艺条件较缓;

工艺技术成熟;

设备承受超压性能好;

设置可靠的P、T、F、L等参数的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

设置必要的报警、监视、泄压装置。

4.2运行阶段工艺因素

控制阀故障(开关不到位、阀卡、阀失灵全开或全关);

显示仪表失真。

4.3事故处理工艺因素

事故处理阶段的首要目的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正确的工艺处理;

要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设置ESO紧急停车系统,保障把事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5、作业坏境因素的影响

5.1噪声

5.1.1噪声源

压缩机噪音95dB(A)、泵噪音90~95dB(A)、调节阀噪音、管道噪音、放空噪音。

5.1.2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音时间

新建企业允许噪音

现有企业允许噪音

8h

85dB(A)

90dB(A)

4h

88dB(A)

93dB(A)

5.1.3噪声的危害

对听觉、心血管、神经、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设备、仪表的损害、精度下降;

掩盖报警声响信号。

5.2高温

5.2.1高温对人的危害

工作能力、协调性、反应速度、注意力降低;

人的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量出汗,严重会中暑。

5.3低温

5.3.1低温的危害

冻裂设备或管线;

冻坏仪表,造成假显示,误操作;

冻凝含水介质。

5.4采光照明

5.4.1不良照明对人的影响

视功能降低和产生不适感,从而使观察对象模糊不清,引起工作失误。

6、自然灾害的影响

6.1地震

6.1.1地震的危害

所用溶剂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因此,发生地震时,一旦设备、管线、储罐等遭到破坏就可能带来泄露、燃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蔓延等次生灾害,将会造成产生破坏人员伤亡的严重灾害。

6.2雷电

6.2.1雷电的危害

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

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

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置换成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造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燃烧,爆炸;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会使导电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路地金属物中感应出电流,若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发电;

雷击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金属官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沿线路、管道迅速传播,若进入操作室、仪表间、配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绝缘层被击穿,产生短路,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质燃烧或爆炸;

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

雷击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脏器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

雷击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以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二、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及管理

1、人为因素的应对措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量;

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领导重视;

以有效的手段约束、激励人。

2、设备因素的应对措施

2.1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

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

培训操作员工;

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调试,办理交接手续。

2.2设备使用初期安全管理

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调试、改进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作为以后参考;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2.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

保养责任制;

操作证制度;

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设备资料程案管理制度。

2.4设备使用原则

2.4.1三好

2.4.1.1管好。

设备操作对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

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工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

2.4.1.2用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2.4.1.3养好。

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4.2四会

2.4.2.1会使用。

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会正确调整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熟练、动作正确规范。

2.4.2.2会维护。

操作者要正确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准确、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润滑油质量,要做到润滑“五定”:

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做好设备润滑管理。

2.4.2.3会检查。

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启动前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检查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感官(听、摸、看、闻)和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况,分析并查明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

2.4.2.4会排除故障。

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的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保证设备安全,排除不了的凝难故障,应及时报检修。

2.4.3四项要求

2.4.3.1整齐。

工具、工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2.4.3.2清洁。

设备清洁,环境干净,无油污,无杂物,无碰伤。

2.4.3.3润滑。

按时加、换润滑油。

2.4.3.4安全。

合理使用,精化,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有害因素,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2.4.4四懂

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2.5设备运行期的检查

外部裂缝、腐蚀的检查;

保温及防火层(腐蚀、损坏)管线的检查(有无超压、超温、超负荷、有无异常振动、异常声音);

有无发生液击、有无变形、腐蚀;

转动设备的检查(听、摸、看)检查固定螺栓、结合件等有无松动等不正常情况,能处理的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做出决策;

换热器要定期壳体与头盖法兰连接,管路与壳体法兰连接,阀门与管路法兰连接,阀门大盖等密封出的泄漏情况,支座及支撑结构、基础情况;

构建物的检查(厂房、塔器的柜架、管线支撑、设备的基础支座、梯子、平台、栏杆等构建物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腐蚀、脱落、断裂等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整改好;

对边所、配电室、仪表控制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电气设备、仪表控制设备进水短路;

对房屋的防雷设施、避雷针等进行检查,防止其腐蚀、损害失效;

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防栓、消防蒸汽、移动式灭火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等,都要进行定期检查,使其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警时,能够及时投用。

3、物料因素的应对措施

3.1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