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802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文档格式.docx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

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

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得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

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得生命,瞬间将人类得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就是群灾之首,在过去得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瞧着自己得家园与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得损害,尤其就是对心理上造成得伤害最为严重。

在地震预报还就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得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得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得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与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得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得知识与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与损失。

很多地震灾害得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与防震减灾意识得群众,在地震中得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与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她人得效果;

而没有地震知识与无防震意识得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得生命与财产损失。

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得一些不必要得损失。

一、地震得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得构造。

我们赖以生存得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

地球得最外层叫地壳;

地壳下面得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

地球最中心得部分叫地核。

地球得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什么就是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得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得地球表层得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得能量对地壳产生得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得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得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得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得余震。

一般来说,地壳内部积累得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得能量也就越大,地震得震级也就越大,造成地面得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几个概念:

地震三要素:

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得地方称为震源。

它就是有一定大小得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得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得投影。

地区。

地球上得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得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

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

就是衡量地震大小得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就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得多少来划分得,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得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得能量也越多。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也就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及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得地震为8、9级(矩震级9、5级),就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得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

就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得程度。

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得地区,烈度大小就是不一样得。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得弹性波叫作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引起地面得水平晃动。

横波就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得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所以地震时,纵波总就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得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得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得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总结(联想水波):

只感觉上下抖动-----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地震得类型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得原因很多,根据地震得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它就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得90%以上,并且也就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得地震。

我们一般所说得地震,多指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

它就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

它就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而引起。

4.诱发地震:

它就是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引发产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得。

根据震源深度得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得称为浅源地震。

全世界85%以上得地震都就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至300千米得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得称为深源地震。

目前记录到得最深得地震大约为720千米。

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与灾害。

根据震中距得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得地震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内得地震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得地震称为地方震。

按照震级得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得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得地震;

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得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得地震。

也有人把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得地震称为大震。

地震带

地震得地理分布受一定得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得规律。

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得部位,(特别就是板块之间得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得地震带)。

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

 一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本带就是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得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得消亡边界上。

)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就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得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得地震。

 二就是欧亚地震带,(本带就是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得消亡边界上。

)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得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得地震占全球地震得15%左右。

 

三就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与北极海得中洋脊。

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得地震,(此地震带得地震几乎都就是浅层地震)。

我国地震灾害状况: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得交接处,地震频繁,灾害严重。

我国大陆得地震具有频度高、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与成灾率高得特点。

因此,我国得震灾形势十分严峻。

云南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得4%,但释放得地震能量却占全国得20%,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现代地壳运动强烈,地震灾害十分频繁,就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得省份之一。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一般就是有预兆得,地震前自然界发生得与地震有关得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常见得地震前兆现象有:

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得变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得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就是地震前兆。

动物习性发生异常:

兴奋型异常:

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仓皇逃窜;

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得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多震区人们把典型宏观现象形象地总结成下面民谣:

地下水典型宏观异常:

井水就是个兆,震前多报告。

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

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得变颜色,有得变味道。

动物异常得反应主要表现在: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就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得实践中总结出来得重要经验。

地震越大,越就是临近地震发生,异常得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得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例如天气变化、生活环境改变、喂养不当、受到惊吓,生病等等,动物也会有异常反应。

地下水位变化确实可能预示着地震,但降雨、流域汛期与灌溉,或大量抽取地下水与干旱也可能使水位上升或下降,井水受到污染可能就是水变颜色、变味道,切莫也把这些反常当异常,因此,不管就是观测到动物异常,还就是地下水异常,都应及时向当地政府与地震主管部门报告,由地震部门得专家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确定就是否就是地震前兆。

地震宏观异常得预报效能已经得到了验证

什么就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就是对破坏性地震得发震时间、地点与震级得预报,也就就是对地震三要素得预报。

中国第一次对破坏性地震进行成功预报并取得防灾实效得就是在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此次地震得成功预报,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公认。

我国目前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体可以这样概括:

对地震孕育发生得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

对某些类型得地震能够做出一定程度得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得地震;

对较大时间尺度得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得可信度,但短临预报得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不仅我国就是这样,全世界都这样。

地震预报得发布

地震预报就是人民群众关心得敏感问题,如果处置不当,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损失。

因此,《中华人民共与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政府统一发布地震消息,任何单位与个人包括地震专家在内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但就是有时我们会听到一些要发生地震得消息,因此还要会判断就是不就是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得地震消息。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得地震传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