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58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

(二)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

(三)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4.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

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6.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7.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

(五)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其表现有:

(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1.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

2.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顺序性:

指认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要循序渐进。

(二)阶段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三)不均衡性: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必然不均衡;

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必然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

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四)差异性:

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必然存在着个别差异。

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五)互补性:

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每个教育者都要努力发挥青少年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

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就存在。

3.中学生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

4.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遗传素质指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

(四)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并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3)人的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6.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7.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自然环境中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

9.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从根本上给予影响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职人员,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决定

(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

(二)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1.教育的自身情况:

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

2.家庭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氛围、父母的文化水平

3.社会发展状况:

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风尚、政治制度

1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1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成熟是身心发展的一种准备状态,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四章

1.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从教育目的的内部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指明教育者要实现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目的的外部结构来看,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国家的教育目的,简称教育目的;

第二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又称培养目标);

第三层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

3.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4.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木钉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对象,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

评价教育的价值要以其对社会的效益为衡量标准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第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第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阶级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导致人片面发展的原因

第四,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包括: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五章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

2.学校教育制度从纵向上保证了学校教育的连续性;

从横向上看,各类学校之间相互交叉、衔接,学校类型日益丰富,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类型

3.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

是指两只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已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单轨学制

(三)分支型学制

4.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一)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人口状况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5.《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

6.《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7.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

8.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六、三、三”学制

第六章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

(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人员

2.中学教师是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3.中学教师职业的价值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延续、发展、创新人类社会

(二)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提高个体高效发展

4.中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好学生,或把学生教好,也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应获得的发展水平。

其基本任务是教好功课

5.中学教师的素养

(一)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对待学生的态度:

热爱学生、尊重学校是教师职业道德结构的内在体现,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依据

(二)教师的业务素养

1.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6.中学生概述:

(1)中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

(2)中学生是未成熟的人

(3)中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7.中学生的教育原则:

全面教育原则、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8.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属性

9.师生关系的特点:

1.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指在学校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实现教育任务的保证

2.心理关系:

就是人知情感关系

3.道德关系:

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履行道德义务的前提下而形成的关系

10.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1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师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