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541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听课记录及评析实用word文档 11页Word格式.docx

1、与老舍有关的文章:

2、老舍的名言名句:

3、在你的印象中,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

每课时的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

制定本课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情况检测与指导,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把握,引入“比较阅读”,对活动要求和方法进行指导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进行比较阅读活动,学习成果的汇报,写作指导,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完成)预习

1、制定本课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我们要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把自学提示提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示提前预习文本。

【课后评述一】

学生在分析文本之前先自学文本,教师发给学生自学提示,从字词句及整体把握文章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提前自学给了学生充分的研读文本的时间,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学习针对性会更强,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考,更会提出新的质疑。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本上,勾一勾,画一画,要求学生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好批注。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读书,带着思考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上课不再茫然,不再被动地依靠教师的引导,不再一切围着老师转,每个孩子都可以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展示时必然有话可说,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

【听课记录节选二】

片段一、预习情况简单检测

内容包括字词、正音、选词填空、修辞、文章内容梗概等

过程:

1、学生独自填写预习检测

2、对证正误,并由学生讲解

【课后评述二】

让学生填写并讲解预习检测我认为很有必要。

没有检查,没

有反馈,学生就不会在意,教师也得不到第一手的资料,预习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对于预习的完成情况,老师是理所当然的检查人,利用课上检查,重点是生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整体感知部分的问题,课文中是否有针对性的圈点批注。

深入预习和自学后,因为有反馈,所以,老师就能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会有所得。

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

对学生来说,能很容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听课记录节选三】

片段二:

比较阅读,探讨文章表达的妙处。

师:

1、《骆驼祥子》中的内容分别在《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哪些部分有所体现?

2、《在烈日和暴雨下》对《骆驼祥子》做了怎样的修改?

这样修改对表达中心有什么好处?

生:

1、开始小组学习。

(教师参与讨论)

2、生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片段三:

谁愿意做老舍的代言人回答提问?

4名学生主动担任

生问:

除了同学们,你还希望读者有哪些?

答①:

希望有“80后和90后”,让他们读后能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热爱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

答②:

希望有公务员,他们读后能了解平民百姓生活的艰难,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答:

……

【课后评述三】

此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

《骆驼祥子》是原著,而《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节选修改后的片段,从这些的确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总评】

新课改后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教师顺学而导,引导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探讨得更深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从字词的理解入手,让想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感悟作者情感,从而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从中习得阅读的方法,领略阅读的技巧,锻炼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每节课、对每篇文章的学习都有意对孩子们进行阅读模式的而那时、阅读策略的指导,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掌握阅读的技巧、还能上升到模仿写作的高度,他们在课堂上就知道该干什么,也知道怎样去干了,他们不用老师管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文章了。

我们还怕学生们课上答非所问吗?

我们还怕孩子们无的放矢吗?

我们还担心考试时学生为阅读和写作发愁吗?

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教是为了不教吗?

总而言之,我们理想种的课堂就是:

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提高,课课有生成。

这也是我们义马市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篇二: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

201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

C159教室

听课年级:

九年级

听课班级:

C159

听课学科:

化学

上课教师:

廖建红

上课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

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

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

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复燃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

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

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

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

如何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

请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生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

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2、特点:

一变多(AB→A+B)

学生课堂练习:

幻灯片

工业上用氧气的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

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是。

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篇三:

初中听课记录

初中英语听课记录

201X年5月25日,我们有幸来到宜州市三中参加了其英语教研组的公开课及其评课的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有宜州市三中英语教研组的成员和参与公开课授课的两位老师。

本次活动我们首先先听取了两位老师分别上的两节公开课,课后,听取了其对自身的教学设计的讲述和反思,同时,也听取了其教研组给予她们的评课总结。

以下就是此次两节公开课的听课记录和课后随想。

第一节课是覃老师教授自己本班学生的课。

她讲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10(Wheredidyougoonvocation?

[1a-2a])。

上课前,先是由其班级上某一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其班上的学生朗读本单元的单词。

上课时,覃老师先是简单的问候一下班上的学生。

接着以一个问句(Doyouliketoplaygames?

)引出她即将要做的的事。

由一个简单的guessinggame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情绪。

该游戏部分是由PPT图片一一展示的。

对于这些表示各个活动的图片,覃老师采用了PPT的制作技巧,用矩形框遮盖一部分,再由学生去猜所展示图片所表示的活动名称,如果学生暂时答不出,则依次去掉遮盖部分,学生则可继续猜。

通过这样的猜图游戏,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的热度。

游戏中,覃老师一直用Whatdidhe/shedolastweekend发问,强化了学生开启对这个句型的记忆和初步认知。

游戏后,覃老师讲述自己在此次五一假期的去向,一一皆由PPT课件展示,讲述完后转向学生,转问学生“Whered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