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193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2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2.3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1.3.1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

1.3.2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人际交往的结构。

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内在动力?

考核要点:

人际交往心理学概念。

辅助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人际沟通(6课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了解人际沟通的类型和功能,准确掌握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及技巧,熟悉并能够解释沟通的心理反应。

沟通的含义及心理反应,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如何改进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

2.1.1沟通的含义

沟通、人际沟通。

2.1.2人际沟通的特点

私人性、亲切感、能动性、范围小。

2.1.3人际沟通的类型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直接沟通、间接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第二节言语沟通

2.2.1言语含义与沟通

2.2.2言语沟通的类型

2.2.3言语沟通的艺术

2.2.4言语沟通的原则

第三节非言语沟通

2.3.1非言语沟通的功能

2.3.2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2.3.3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第四节人际沟通的具体技能

2.4.1面谈

面谈、面谈的准备、面谈的技巧。

2.4.2应聘

2.4.3谈判

1、何谓沟通?

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倾听?

联系实际谈谈倾听具有哪些艺术?

3、非言语沟通的类型有哪些?

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4、阐述沟通的心理反应。

沟通的基本要素。

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行为训练。

第三章人际认知(3课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正确陈述人际归因理论,了解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人际归因原则,理解人际归因偏见,掌握人际认知的内容。

人际认知的含义和内容,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归因理论及人际归因偏见。

课堂讲授及讨论。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

3.1.1人际认知的含义

3.1.2人际认知的内容

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

3.1.3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

第二节人际归因

3.2.1人际归因的含义

3.2.2归因理论

3.2.3人际归因偏见

3.2.4人际归因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大数定律、利益关系原则。

1、什么是人际认知?

他人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有哪些?

2、阐述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

3、如何减少人际归因偏见?

人际归因理论。

自我探索活动。

第四章人际印象(2课时)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人际印象的概念,明确印象形成的特点,理解印象形成中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并掌握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印象形成的特点、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关系。

第一节印象形成概述

4.1.1人际印象的含义

印象、人际印象。

4.1.2印象形成的特点

整体性、主导性、联想性、比较性。

4.1.3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第二节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

4.2.1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首先效应。

4.2.2近因效应

新近印象、近因效应。

4.2.3晕轮效应

泛化印象、晕轮效应。

4.2.4定势效应

刻板印象、定势效应。

1、简述印象的概念及印象形成过程中的要素。

2、首因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对我们有何启示?

4、如何利用近因效应增进人际吸引?

人际印象的概念。

体验式心理训练。

第五章人际吸引(3课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解释人际吸引概念,了解人际吸引类型,理解并能运用人际吸引理论,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的情境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对人际吸引理论的理解。

第一节人际吸引概述

5.1.1人际吸引理论

人际吸引、认知平衡理论、强化理论、相互作用理论。

5.1.2人际吸引的类型

友谊、爱情。

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5.2.1情境因素

时间条件、空间距离、环境氛围、面临共同挑战。

5.2.2个人特质因素

外表、才能、性格品质。

5.2.3相似和互补

相似性、互补性。

1、何谓人际吸引?

简述人际吸引的基本理论。

2、为什么漂亮的人会受人喜欢?

3、为什么邻近性会产生喜欢?

人际吸引的概念以及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六章人际冲突(2课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人际冲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冲突的原则,能够运用合作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际冲突的基本内容,人际冲突产生的根源及管理和解决,社会两难情景和合作理论。

课堂讲授、心理剧、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

第一节人际冲突

6.1.1人际冲突的含义

冲突、人际冲突、人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人际冲突的特征。

6.1.2人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行为冲突、个性冲突。

第二节人际冲突的解决

6.2.1人际冲突的过程

潜在阶段、知觉阶段、感受阶段、行为阶段、结果阶段。

6.2.2人际冲突的解决策略

冲突解决步骤、回避策略、迁就策略、折中策略、竞争策略、合作策略。

1、如何正确看待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的概念,以及人际冲突产生原因和解决原则。

心理剧,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

第七章人际障碍(4课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际障碍产生的原因,掌握如何克服不良性格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并能运用克服人际障碍的原则与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实际交往活动。

人际障碍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克服不良性格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

第一节人际障碍概述

7.1.1人际障碍的含义

7.1.2人际障碍归因

7.1.3文化习俗障碍及其超越

多元共生意识,平等对话意识、求同存异意识。

第二节不良性格导致的人际障碍

7.2.1自我为中心

7.2.2多疑、孤僻

7.2.3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

第三节克服人际障碍的原则与方法

7.3.1视“度”而止

7.3.2变中求常

7.3.3待人以诚

7.3.4内省外导

7.3.5他攻自守

7.3.6独处群合

1、人际交往障碍中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如何克服?

2、人际交往障碍中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怎样避免?

3、哪些不良性格可以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如何克服这些不良性格所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的主客观因素与不良性格的关系。

第八章人际交往技巧(6课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调试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和加深情感联系的技巧与策略,掌握弥补情感裂痕的技巧与策略,并能运用这些技巧与策略指导我们的交往活动。

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技巧与策略,加深情感联系的技巧与策略,人际关系调试的原则。

第一节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技巧与策略

8.1.1善于观察别人

8.1.2展现自身魅力

8.1.3创造交往机会

8.1.4主动与人交往

第二节加深情感联系的技巧与策略

8.2.1以诚待人

8.2.2严于律己

8.2.3双向交流

8.2.4共同维护

第三节弥补情感裂痕的技巧与策略

8.3.1人际关系破裂的过程

人际破裂的过程(分歧、收敛、冷漠、逃避、终止)。

8.3.2人际关系调试原则

真诚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空间距离原则。

8.3.3人际关系调试的方法

常用的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回避、求和、决战、互让、幽默、消除隔阂

1、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观察别人?

2、加深情感联系的技巧与策略有哪些?

3、人际关系调试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在现实中运用。

第九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帮助大学生掌握对心理危机评估的指标及初步的干预方法。

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

9.1.1大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质。

9.1.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形成机制

危机,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特点,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9.1.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评估与干预方法

心理危机的评估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

1、什么是生命?

如何理解生命的本质?

2、心理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3、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有哪些?

生命的意义,心理危机的特点,心理危机的评估与干预方法。

 

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

8:

1;

平均周学时:

2;

可对下述有关情况做出说明:

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3学时

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4学时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全部学时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能够掌握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涵义,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1、本大纲适用于全校本科生。

2、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制定(修订)人:

朱秀蓉审核人:

制定(修订)时间:

2011年5月5日审核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