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75141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接打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分为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

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特别提醒:

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因此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

思考:

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F1进行测交实验?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

(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

(子代→亲代)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2)分析方法科学;

(单因子→多因子)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

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思路:

“先分开、再组合”(即一对性状一对性状计算,然后再相乘)

如AaBb×

AaBb1)后代基因型种类:

3=9种

2)表现型种类:

2=4种3)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

1/4×

1/2=1/8

4)后代出现显性显性(A_B_)的概率:

3/4×

3/4=9/16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四分体:

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二、精子(形成场所:

睾丸)与卵细胞(形成场所:

卵巢)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减Ⅰ的特征: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Ⅱ的特征: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还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三节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

先写出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再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写上基因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3、家族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女父或子正常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显性→病男母或女正常为常显

附:

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染色体隐性:

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染色体显性:

多(并)指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

有毒性

●R型细菌:

无毒性

2、实验过程(P-43)

3、实验证明: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

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P-44)

2、实验证明:

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3、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NA是遗传物质)

四、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DNA水解的最终产物:

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

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T;

G≡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

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

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二、DNA的复制

1、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

(P-54)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6、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①模板: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

ATP④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2

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1、转录:

(1)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P-63)

(3)条件:

模板:

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

ATP酶:

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2、翻译: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2)过程:

(P-64)

mRNA原料:

氨基酸(20种)能量:

ATP

搬运工具:

tRNA场所:

核糖体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

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

mRNA分子中碱基数:

氨基酸数=6:

3:

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五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例如: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

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2、原因:

物理因素:

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

亚硝酸盐等;

生物因素:

病毒、细菌等。

3、特点:

①普遍性②不定向性③随机性④多害少利性⑤低频性

4、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5、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

基因突变

③实例:

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6、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

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

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3、应用(育种):

杂交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方法:

①杂交→自交→选种→自交→…(选显性性状)②杂交→自交→选种(选隐性性状)

③杂交→杂种

优点:

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

目的性强;

操作简便。

4、意义:

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2)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例1:

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

(方法:

细胞中染色体大小和形态有几个一样的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

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2)AaBb(3)AAa(4)AaaBbb(5)AAAaBBbb(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