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91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代谢和调节Word文档格式.docx

CO2+H2O

CO2+H2O+尿素

体内储存

方式

肝糖元(储存于肝脏中)

肌糖元(储存于骨骼肌中)

脂肪(主要储存于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不能储存

能源物质

地位

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储能物质

可作能源物质,但只有在糖类、脂肪供能严重不足时,才由蛋白质供能(如糖尿病患者)

代谢异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低血糖

①病因:

长期饥饿;

肝功能减退;

胰岛素分泌过多

②治疗措施:

吃含糖较多的食物;

喝浓糖水;

静脉注射葡萄糖。

(2)高血糖和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血糖来源,抑制血糖去路

②治疗:

饮食配合药物治疗(特效药物:

注射胰岛素)

(1)肥胖

摄入供能物质多于消耗供能物质;

遗传因素;

内分泌失调

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诊断治疗

(2)脂肪肝

脂肪来源太多;

肝功能不好;

磷脂合成减少

②防治:

合理膳食,适当休息和活动;

吃一些磷脂含量较多的食物

(1)营养全面→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健康

(2)食物过于单一(偏食)→缺乏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受阻→营养不良

三大物质代谢的联系

三大物质间转化的条件

①糖类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前提是糖类供应充足),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②所有氨基酸均可通过脱氨基产生不含氮部分进而转化为糖类,但糖类的代谢中间产物只能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12种)”不能转化为8种“必需氨基酸”

③所有氨基酸均可通过脱氨基产生非含氮部分并由其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动物体内不转化为氨基酸(原因:

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不能为转化成氨基酸提供中间产物)

三大物质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2、血糖平衡及其调节

  

(1)调节过程

  

(2)相关激素关系

  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②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元分解;

  ③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导致“尿中含糖”的几种病因辨析

  ①主要原因: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和利用发生障碍。

  ②肾功能发生障碍引起:

当肾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可使许多该重吸收的物质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液,因而导致尿液中含葡萄糖分子,而此时血糖含量并不一定高。

  ③健康人偶而会出现尿中含糖:

当健康人一次性食糖过多时,偶而也会出现多余的糖随尿排出情况,但都是暂时的。

3、“肝脏”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的特殊地位

具体作用

肝脏与

糖代谢

通过肝脏实现“肝糖元

血糖”的相互转化,从而保障血糖平衡

人体的血糖浓度应维持在80~120mg/dL范围内,此血糖范围的维持,需多种激素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拮抗、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协同),而参与血糖调节的多种激素,其主要靶器官均为肝脏,即:

脂代谢

①分泌胆汁→促进脂肪消化(乳化脂肪是物理性消化)

②多余脂肪+磷脂

脂蛋白→将多余脂肪运出(若肝脏功能不好或磷脂合成减少时,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不能顺利从肝中运出,可导致脂肪肝)

③进行脂肪合成和分解的重要场所

④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

肝脏与蛋白质代谢

①蛋白质(肝脏自身蛋白、血浆蛋白等)合成的重要器官

②氨基转换作用的重要器官(许多氨基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即存在于肝脏中,故可通过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数值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肝功能异常时,肝细胞通透性提高,转氨酶可透出进入血浆))

③肝脏与脱氨基作用及尿素的形成:

当细胞内氨基酸含量过多时,可发生脱氨基作用,从而生成含氮部分与不含氮部分,不含氮部分可在细胞内继续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或转化为糖和脂肪,含氮部分则在肝细胞中转化为尿素,从而解除NH3对人体的危害;

同转氨基作用一样,脱氨基作用也主要在肝脏细胞中进行,而且所有细胞脱氨基作用生成的NH3均须在肝细胞中转化为尿素。

因此,肝脏在脱氨基与尿素形成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激素调节

  

(1)激素调节模式及特点

  ①激素调节模式

  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激素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处,与组织细胞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激素只对那些识别该激素信息,并能对它发生反应的组织细胞,即“靶细胞”和“靶器官”才能产生作用。

  ②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具有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久的特点。

  

(2)人体内几种重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与功能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靶器官

主要作用

下丘脑——惟一的既可产生神经兴奋又可分泌激素的器官

蛋白质

垂体

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生长激素

全身各细胞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相应内分泌腺

调节该腺体的生长和发育;

调节该腺体的相应激素的分泌与合成

催乳素

主要是合成食物的器官,如乳腺及鸽的嗉囊等

促进合成食物的器官的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泌乳等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全身各细胞,特别是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主要是肝脏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睾丸

雄性激素

固醇类

主要是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相应结构

促进雄性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雌性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

孕激素

子宫、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各细胞(特别是肝脏细胞)

促进肝糖元分解、参与糖代谢调节;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参与体温调节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机理辨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且双向传导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①突触的结构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只能单向传递

  (3)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以及反馈调节机制

三、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1、内环境及其稳态重要知识点

  

(1)正确界定体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

  ①体液和细胞内液

  人体内含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它可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约占2/3)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约占1/3)。

  ②细胞外液——内环境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组织液(组织细胞外的液体)及淋巴(存在于淋巴管中,其成分与组织液相似,它可回收组织液中少数蛋白质分子——组织液透过淋巴管即形成淋巴)。

  上述细胞外液即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如图所示:

  ③外界环境

  人体生活的外界大环境为外界环境,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和意义

2、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排尿的意义

②Na+、K+平衡的意义

注:

心率≠心律(前者着重于数据,后者着重于节律)

3、人的体温调节总机制及调节结果

调节结果:

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即:

产热

散热

4、下丘脑在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下丘脑位于大脑皮层下,是一种既具传导兴奋功能,又具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现分析如下:

(1)下丘脑的功能类别

(2)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

①调节模式

 

②实验证据

结论: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下丘脑与水盐平衡调节——渗透压调节中枢

   

(4)下丘脑与血糖平衡调节——血糖调节中枢

(5)下丘脑与激素调节——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相应激素

四、免疫

1、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由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完成。

  

(2)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形成。

  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即体液免疫;

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即细胞免疫。

两者的共同方面:

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

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阶段;

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记忆细胞的形成和作用是特异性免疫的核心,没有记忆细胞,特异性免疫就无从谈起。

  一般病原体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复合体,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刺激不同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常能形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不同的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常以一种为主,如,细菌外毒素,需有特异的抗毒素使之中和,故以体液免疫为主;

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由于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消灭这些病菌;

在病毒感染中,往往是体液抗体阻止病毒的散播,而彻底消灭病毒却需细胞免疫。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注意识记过敏反应的机理和特点、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原因和病例、免疫缺陷病类型、艾滋病的病原体和致病机理以及预防措施。

有效做法:

  因为本专题考点内容多、分数比例大、能力要求高、联系实际广,做好本专题试题。

在各类考试中至关重要。

本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