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868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选C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相对稳定,但并非不再变化;

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

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

选D 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

4.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

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选B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时间短,且未必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占优势的物种往往不同。

5.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选B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6.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

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D.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选D 根据甲、乙两种群的曲线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但是甲种群不一定是生产者;

M点时甲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是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结果。

7.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选C 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

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选C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导致重捕后被标记个体减少,而未标记个体增多,会使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也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D项做法为正确操作,所得数值基本与实际相符。

9.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选B 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10.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选B 由图示知,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

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

11.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某地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的6~8月间,蝼蛄大致都呈“J”型增长

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

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

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选A 每年的6~8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因在农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农作物危害很大,所以应对蝼蛄进行防治。

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

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

12.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置于不同条件下,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来探究不同因素对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如下表)。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c1、c2、c3

5

A.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B.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温度设置范围过窄

C.a、b、c三组的K值及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基本相同

D.取样时,每组的三支试管中都要取样,并计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选C a、b、c三组的营养液和酵母菌种群密度相同,而温度不同,故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有差异,因此三组的K值及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不会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8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际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

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该小区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答案:

(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14.(8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a、b为种群数量变化图,c为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和图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图c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等,对应于图d中的________点。

(3)在图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

(4)若在图c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c为“S”型增长模型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所以图a和图b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b。

(2)t2时期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此时对应于图d中的D点。

(3)在t1时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