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48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docx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开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开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严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开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X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开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开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开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根本原如此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开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开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开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

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如此,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开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开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开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

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X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

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

二是改造危旧房。

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三是改造林相。

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四是改造设施。

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根底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

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与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

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

去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X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

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

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别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

按照"规X、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与村庄公共视野X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展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

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X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

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如此,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展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X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X、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开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

开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开展乡村生态农业。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开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X带动作用。

2、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开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

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根底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

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开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开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开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和《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度“美丽乡村〞示X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根本情况

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共1037.23亩,其中田796.8亩,土240.43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4675元,全村现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95户307人。

二、贫困现状

村以浅丘地貌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为传统种养业,根底设施较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门路,开展产业无技术、资金支撑,主要困难如下:

一是群众综合素质偏低。

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毕业人员不多,初中、小学文化人员占少数,还有相当局部为文盲。

对承受宣传、运用新政策、新技术差,观念滞后,严重影响全村经济的开展。

二是自然条件差。

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水源较差,农业综合效益极低。

三是根底设施差。

村级公路路况差,没有便民路,广播与通讯开展缓慢,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群众对外联系与沟通,制约了各方面的开展。

四是群众增收难。

以传统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零星鸡鸭为主,农民务工效益低,从事经商少。

没有成片,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支撑,无村办与民营企业,导致农民收入低,使全村仍处于贫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原如此与方法

1、指导思想:

完善根底、配套产业、政府引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脱贫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项目规划的调查,摸清群众的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2)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按投资概算和技术标准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

(3)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作原如此与方法:

严格项目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和资金公示制。

四、规划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完善该村根底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强势有力的优势产业,村民素质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贫困户解决温饱找到可持续开展之路。

一是根底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运输难题。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大力开展柠檬等经济作物,开展林下养鸡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

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

集聚致富资金、智力优势。

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规划内容

代市镇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根底设施、产业开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

(一)根底设施(总投资9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

(1)村内道路硬化。

硬化村内道路1.873公里。

(2)新修泥结石公路400米。

(3)新修便民路865米。

(4)维修公路670米。

(1)村内道路硬化:

(二)劳动能力提升(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计划提供劳务培训60人,每人补助800元,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共计投入资金4.8万元。

(三)人居环境(总投资481.3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2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9.2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1)贫困户房屋新建3户,总投资20.9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资金9.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1万元。

(2)贫困户房屋维修加固4户,总投资6.9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资金2.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1万元。

(3)民房风格修葺47户,按川东民居风格对房屋进展统一风貌打造,每户2.5万元,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解决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5万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对村1组牌坊院子进展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开展乡村旅游,该院落共计21户,预计每户使用资金8万元,总投资168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解决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5)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为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将对牌坊院子石质牌坊进展恢复,总投资100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100万元。

(6)沿途院落打造与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其中:

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四)公共服务(总投资33.5万元,美丽乡村资金33.5万元)

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

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

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五)产业开展(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占地面积2000亩,每亩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补助业主,总投资66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六)组织保障(总投资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万元)

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六、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村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集中规划于根底设施、产业开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总投资706.6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91.5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村内道路建设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