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428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

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4.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5.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6.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征∶国家以法令规范人民;

政府编列户籍,有效掌握税收;

 

官员由中央派任;

中央与地方藉文书传递讯息。

这些特征与下列何者有关?

A.周公制礼作乐B.秦汉推行郡县

C.欧洲实施封建D.印度种姓制度

7.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家父长权日益趋巩固

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A.西晋五胡乱华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D.清末八国联军

10.近代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中国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11.《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2.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13.梁启超说: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中国的“四千余年大梦”是什么?

A.中国事实上沦落为西方列强的“夷狄”

B.中国构建民主、平等的近代民族国家愿景

C.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强国梦想

D.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天下共主”“天朝上国”的迷梦

14.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

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15.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6.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17.

如图为1927年至1937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8.1927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

“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

”胡汉民所说“行使职权”是指什么?

 A.搜查俄国使馆,驱逐俄国顾问B.发动剿共战争,迫使共党逃亡

 C.揭发共党图谋,进行清党运动D.继续二次北伐,完成全国统一

19.近年来,史学界注意从“现代化”角度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后,受欧美工业革命影响,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些是中国现代化的表现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文化大革命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2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21.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 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2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2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4.通过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

A.金融资产阶级 B.大商人 C.新贵族 D.工商业资产阶级

25.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27.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8.一本新出版的书介绍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与体制,书中指出:

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

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

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

这本书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B.十八世纪末C.十九世纪末D.二十世纪初

29.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0.1950年,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报告最新的东亚情势说:

“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

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

”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了哪一种亚洲政策?

 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

 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即断然出兵南韩

 C.并借重台湾国民党军队协助南韩反攻

 D.为避免骨牌效应而开始军援南越对抗共党

31.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表示:

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

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应该是指

①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②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势力的盟友

③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④在共产势力扩张下,韩战越战的军需景气强化了日本出口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2.资料一:

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可以追溯到三国或隋代,台湾与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资料二:

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最早的可能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或在隋代。

假设文献记载的岛屿的确指台湾,这类的接触也是偶发的、不连续的,数百年难得发生一次,在本质上不是隶属的关系。

我们甚且可以说,正由于有这类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台湾不是自古即为中国领土。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

 A.资料一为历史事实,资料二则是历史解释

 B.资料一为历史解释,资料二则是历史事实

 C.学者引用相同史料,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

 D.两者引用相同史料,结论不同,当有一误

第II卷

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52分)

33.(14分)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

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