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大公共关系学020003贵州电大课程号501参考资料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贵州电大公共关系学020003贵州电大课程号501参考资料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电大公共关系学020003贵州电大课程号501参考资料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答案:
A
2.(2分)
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A、销售部门
B、广告宣传部门
C、接待部门
D、办公室
B
3.(2分)
()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A、公共关系学者
B、公共关系教育家
C、公共关系顾问
D、公共关系经理
C
4.(2分)
()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5.(2分)
公共关系为市场销售服务的功能,首先集中体现在()上,它不是直接去推销产品或服务,而是配合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方法,疏通渠道,理顺关系,为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2分)
分析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A、组织形象地位图
B、形象要素差距图
C、语义差异分析法
D、形象要素调查表
7.(2分)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比较权威的途径就是运用()。
A、公共关系广告
B、人际传播
C、网络
D、大众传播
D
8.(2分)
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最重要的长处是()。
A、机构规模大
B、职能全面
C、效率高
D、职业水准较高
9.(2分)
交际型公共关系的特点是()。
A、主导性强,时效性强,范围广
B、灵活而富有人性,效果直达情感层次
C、能有效地使人际沟通达到“行动”层次
D、是一项日常的工作,能造成一种宣传攻势
10.(2分)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的()。
A、管理部门
B、管理者
C、领导者
D、生产者
多选题(共4题,共20分)
11.(5分)
公共关系部的主要特点是()。
A、领导性
B、专业性
C、服务性
D、指挥性
E、协同性
BCE
12.(5分)
组织形象分析的三个环节是()。
A、自我期待形象分析
B、实际社会形象分析
C、历史形象分析
D、形象差距分析
E、公众评议分析
ABD
13.(5分)
社区关系的特点有()。
A、生活联系面广
B、空间区域性强
C、利益分享相关
D、文化背景相近
E、舆论影响性
ABCD
14.(5分)
宣传型公共关系的具体形式有()。
A、发新闻稿
B、公共关系广告
C、印刷内部刊物和资料
D、演讲和表演
E、举行会议
判断题(共20题,共60分)
15.(3分)
公共关系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敬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
×
16.(3分)
公共关系的四种状态,其中低知名度、低美誉度,是指组织的原始状态。
17.(3分)
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是企业公关工作最基本的目标公众。
18.(3分)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复合型的公共关系人才。
19.(3分)
技术性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20.(3分)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的管理部门。
21.(3分)
社区关系也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
22.(3分)
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23.(3分)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24.(3分)
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25.(3分)
社会型公共关系模式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对社会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的实际支持,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
26.(3分)
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及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
27.(3分)
股东关系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
28.(3分)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29.(3分)
组织可以扮演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与消费者一起设计生活、美化生活。
30.(3分)
交际型公共关系模式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1.(3分)
媒介关系,也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的关系。
32.(3分)
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
33.(3分)
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34.(3分)
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