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075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文化生活的变迁。

3.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总括法。

可以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入手,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导入新课。

2.图片资料运用法。

充分运用书上媒体如导言图片、引文剧照等培养学生通过上述媒体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法。

对于交通、通讯等的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应作客观、公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实地调查法。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有民主的趋势;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趋势。

[教师导入]上面我们谈到的仅仅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

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通车的那一天,上海万人空巷,大家都来看热闹。

关于当时的情景,《申报》曾有一篇报道,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同学们,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的情景。

火车和轮船、照相、电影这些新奇的东西一样,当它们刚从外国传进来的时候,人们无不充满了好奇。

也是这些新奇的东西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主要指的是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火车和轮船。

[教师提问]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教师引导]请举例验证。

[学生回答]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

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几天。

[教师引导]除了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外,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的出现,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火车和轮船在中国的出现,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不管正面的,负面的,都列举出来。

[板书]火车轮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

人们出行速度加快,可以节省好多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答二:

商品流通的加快,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加快,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回案三:

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商业的人增多,劳动力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安排。

回答四:

火车的开通,改变了铁路沿线的经济结构,对原有的经济是一个冲击。

回答五:

火车和轮船的开通,传达了新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回答六:

火车的开通,也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回答七:

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影响到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

在近代中国、修筑铁路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输出资本的一种方式,某国得到某路的投资修筑权,其势力随之渗透到该路本身及沿线地区,而使该地区成为它的“势力范围”。

而且因争夺路权往往发展到争

夺矿权。

因此,凡铁路经过地区,沿线的矿山开采权往往也属修路国家所有。

但是,铁路毕竟是代表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它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象征。

也是一国是否能实现近代化的一个关键。

就是对近代中国来说,随着铁路的修建和火车的开通,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铁路沿线地区更是如此。

至于说到轮船,它的近代化气息更浓,因为它是必然要和外界沟通的。

轮船、码头、船坞、工厂、海关这都是近代才有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开始,尽管是被迫的。

因此,对于一种事物的评价,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立场问题。

[教师引导]我们上面只是讨论了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以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现在我想问一下,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铁路中,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有哪些?

(这个问题不需要学生回答,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显示来介绍给学生。

见附表。

铁路名称

起止点

争夺国

修筑时间

完成情况

东清铁路

满洲里—绥芬河

俄国

1897~1903

已成

龙州铁路

镇南关—龙州(国内段)

法国

1896

未成

滇越铁路

昆明—河口(国内段)

1904~1910

京汉铁路

北京—汉口

比(法、俄)

1898~1906

胶济铁路

青岛—济南

德国

1899~1904

东清路南满洲支路①

哈尔滨—大连

1898~1903

正太铁路②

石家庄—太原

1904~1907

新奉铁路③

新民屯—奉天(沈阳)

日本

1904

沪宁铁路

上海—江宁(南京)

英国

1903~1908

沪杭甬铁路

上海—杭州—宁波

1903~1912

大部成

广九铁路④

广州—九龙

1907~1911

津浦铁路⑤

天津—浦口

英、德

1908~1911

汴洛铁路

开封—洛阳

1909

[教师引导]我们谈论了半天火车和轮船,谁能告诉我火车和轮船是由谁发明的?

[学生回答]英国史蒂芬逊和美国的的富尔顿。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史蒂芬逊和富尔顿的故事,二者可以选一。

[学生讲述]史蒂芬逊出生在“蒸汽机时代”。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人类掌握了巨大的动力机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工业革命。

这时,苦于运输的矿山,首先废除了马拉的矿车,换上了极其简陋的蒸汽车,在轨道上来往运送矿石。

蒸汽车既然能牵引矿石车,那么能否将它改进为人乘的交通工具呢?

最早在这方面做努力的是一位矿山技师叫特莱维茨克。

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这种机车每小时行驶五至六公里,初试的效果很好,但在实际的行驶中,却经常发生零件损坏、出轨等事故。

最终,特莱维茨克失去了信心,放弃了研究。

不久,人们认识到机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铁轨打滑造成的。

好多人都进行研究,但都没有成功。

史蒂芬逊从1812年开始,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研制蒸汽机车上。

开始时,他从特莱维茨克的机车入手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机车体积变小了,而且牵引力也显著提高了。

但蒸汽机汽缸排气的噪声非常大,以致使周围农村的牛马被这刺耳的怪声吓得惊慌失措,因而遭到农民的抗议和威胁。

史蒂芬逊被迫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他用导气管把喷出的蒸汽废气引到烟筒里去,这样不仅减少了噪声,而且加快了炉内的空气循环,使煤燃烧更旺,增强了机车的牵引力。

这一偶然的想法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史蒂芬逊利用这一关键性的发现,重新改进了自己设计的机车。

1825年,英国政府在号称“煤都”的达林顿和海港斯托顿之间铺设了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原是为了马车运输使用的。

史蒂芬逊到处游说:

“一台火车,等于五十匹马,行驶起来又快又安全!

史蒂芬逊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英国政府终于同意在这条铁路上行驶蒸汽机车。

1825年9月27日,史蒂芬逊的“旅行1号”蒸汽机车在史蒂芬逊的亲自驾驶下,牵引着30多节车厢,运载旅客600多人,还有煤和其他货物,在汽笛一声长鸣后,慢慢地开动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政府专门派人骑马举旗在火车前引路。

几小时后,胜利到达终点。

从此,世界上有了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运输乘客的铁路。

1829年,英国政府又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铺了一条铁路,为了挑选最好的机车,决定事先进行比赛。

当时有三台披红挂绿的机车参加了竞赛。

结果,史蒂芬逊亲自发明和驾驶的“火箭号”机车,拉着13吨货物,以24公里的时速跑了100公里,赢得了第一。

由于史蒂芬逊对蒸汽机车的杰出贡献,后人把他称为近代蒸汽机车的奠基人,称他为近代“火车之父”。

[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轮船的发明人富尔顿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组投影,从材料中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可。

[投影显示]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海洋的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在陆地上还密布着河流、湖泊。

所以,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可能就是怎样克服江河湖海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可以这么说,船舶的发明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第一个重大发明。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一段时间

里,造船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大型的商船、战舰。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当时

造船的材料仍是以木材为主,船的动力总是跳不出纤拉、篙撑、橹摇、浆划、扬帆的圈子。

因此,船舶的行驶受到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远洋航行,靠的就是风帆,获得风力航行,可是逆风时,只能走“之”字形航线曲折前进,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船期也得不到保证。

有时船行至不能进行“之”字形航行的航道、内河,再大的船也要靠人力驱动。

人们始终在寻找船舶的新动力,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为船舶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而蒸汽机船的发明则归功于美国人富尔顿。

富尔顿(RobertFulton,1765~1815),美国造船工程学家。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

斯特。

出身于一个农场工人家庭,由于家境不济,从小就到机器铺做工。

1782年,年仅17岁的富尔顿到费域独自谋生,学绘画,并在一家机器厂任制图工人。

学会了制造机器,绘制机械图。

1787年到伦敦,以绘画艺术结识了瓦特等人。

1794年开始研究蒸汽机。

在此期间,自学了法文、德文、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及透视学等基础知识。

这些为他以后献身造船事业奠定了基础。

富尔顿在1797年提出了制造蒸汽动力轮船的设想。

1800年造出了第一艘轮船。

1806年改进了蒸汽机,建成一艘新的轮船“克莱孟特号”,于

1807年在纽约的哈得逊河下水。

首次试航成功,航速达到了每小时6.4千米。

经不断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