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03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估算表(二O一O年度)

附表9:

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和投资计划表(二O一O年度)

附件:

附件1: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2:

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

附件3:

土地使用证明复印件

附件4:

松粳9号品种权证书

附件5:

松粳8、9、10、11、12品种说明书

附件6:

拟扩繁品种的省级以上审定证书彩色复印件及品质分析化

验单

附件7:

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8: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常综合实验站任务书

附件9:

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

附件10:

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证明

附件11:

单位基本帐户开户行出具的资信等级证明

附件12:

单位基本帐户开户行出具的存款证明

附件13:

事业单位2008年度财务报表

附件14:

自筹资金证明

附件15:

现有固定资产明细

附图:

附图1:

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内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

位置图

附图2:

“松粳号”原原种基地现状图

附图3:

“松粳号”原原种基地规划图

附图4:

“松粳号”原原种基地生产布局图

附图5:

拟建工程平面图、剖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201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

种扩繁基地建设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1.1.4法人代表:

张广柱

1.1.5技术负责人:

牟凤臣

1.1.6项目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1.1.7建设地点:

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

1.2建设规模

建设标准化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5公顷,原种扩繁基地100公顷;

年生产“松粳号”优质水稻松粳8号、松粳9号、松粳10号、松粳11号、松粳12号等原原种2.5万公斤,原种60万公斤;

建设成黑龙江省南部检验加工仓储设施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集科研,原原种、原种繁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原原种生产基地。

1.3建设内容

1.3.1基础设施建设

(1)永久性育秧大棚:

建设面积1500m2,用于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育秧,保证秧苗素质。

(2)混凝土晒场:

建设面积2000m2,用于水稻原原种晾晒。

(3)种子检验室改造:

对现有160m2种子检验室进行修缮和改造,确保水稻原原种、原种质量。

(4)原原种、原种库房:

建设面积600平方米。

(5)考种室、挂藏室:

1.3.2田间工程建设

(1)混凝土灌溉水渠:

干渠800m、支渠2000m。

(2)田间道路修缮:

铺设砂石干路1000m,田间步道2500m

(3)土壤改良:

改良原原种繁殖田15公顷。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水稻原原种、原种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稳产机制,确保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质量和数量。

1.3.3辅助设施建设

(1)原原种扩繁基地围栏建设,1000延长米。

(2)变压器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1.3.4农业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

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作业机械1套;

插秧机1台。

1.3.5检验仪器设备

(1)、种子定量包装秤

(2)、土壤养分速测仪

(3)、种子质量分析仪

(4)、水稻茎杆强度分析仪

(5)、数码摄像机

1.4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1.5资金筹措

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省财政匹配资金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

1.6建设期限

项目批复后,建设期限1年

1.7项目效益

1.7.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松粳8号、松粳9号、松粳10号、松粳11号、松粳12号等“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2.5万公斤;

扩繁优质水稻原种60万公斤,每公斤原种以销售价格4.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240万元,销售利润106万元,营业利润87万元。

1.7.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为生产提供“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2.5万公斤,扩繁“松粳号”优质水稻原种60万公斤,年可生产“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1500万公斤,以销售利润0.5元/公斤计算,可创社会效益750万元;

同时可带动适宜区域稻农种植“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面积30万公顷,按公顷增产稻谷450公斤,每公斤稻谷1.90元计算,“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可为农民年增收2.565亿元人民币;

30万公顷“松粳号”优质水稻,年生产优质稻谷180万吨,每吨优质稻谷增收100元,增加社会效益1.8亿元人民币,三项合计增加社会效益4.44亿元人民币。

同时能够带动黑龙江省南部及吉林北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1.7.3生态效益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对提高稻米品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适应性广、抗性强等优势,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降低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同时由于优质水稻品种和优良栽培模式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给精米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稻谷原料,提高了该品种适宜区域内稻米的整体品质和市场价格,增强了产品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为该区域稻米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奠定了基础。

1.8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原原种基地每年生产2.5万公斤“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松粳号”优质水稻原种60万公斤,销售收入240万元,实现利润58.3万元。

种子部门利用60万公斤原种,年可生产“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1500万公斤,以销售利润0.5元/公斤计算,可创社会效益750万元;

同时可带动适宜区域稻农种植“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面积30万公顷,按公顷增产稻谷450公斤,每公斤稻谷按1.90元计算,“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可为农民年增收2.565亿元人民币;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按GB-4404.1-1996的规定执行,其中:

原原种生产纯度达到100%,种子水分不超过14.5%,出苗率85%以上,净度99.9%以上,无任何检疫对象,加工后实行精量包装,统一标识,专库贮藏,专人管理。

原种生产纯度达到99.9%,种子水分不超过14.5%,出苗率85%以上,净度98%以上,无任何检疫对象,加工后实行精量包装,统一标识,专库贮藏,专人管理。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我国年种植水稻面积为3000万公顷左右,年产稻谷近2亿吨,是世界稻谷第一产量大国。

黑龙江省稻作区就全国稻区而言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就北方稻区而言有其广泛的代表性。

北方粳稻以其品质好、商品性好等优点倍受青睐。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稻谷优质优价,以及国家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使得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推广、生产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受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水稻的单产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今后发展水稻的着眼点。

随着我国水稻生产科技提升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水稻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规模,现有的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优质稻米品种的市场需求,如何使优质水稻品种的原原种、原种能够标准化规模生产,满足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主要辐射黑龙江省的第一、第二积温区以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区域,辐射面积65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的第一、第二积温区又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是黑龙江省最早发展优质稻米和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实施优质优价的稻区,该区域是黑龙江省种稻历史较早,栽培水平较高的优质米水稻最重点产区,其中“五常大米”,“响水大米”以其米质优,食味好,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目前生产上却出现了品种退化混杂现象,直接影响到优质大米的高品质生产。

因此,加强“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尤为重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该项目建设是缓解我国水稻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粮食安全实际就是稻米安全。

稻米和小麦是我国居民主要的口粮作物,而稻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比小麦高,所以说稻米安全了粮食也就安全了。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高低对国家粮食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水稻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第二位,并且全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均以大米作为主食,尤其是我国粮食能否自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据统计,全国60%以上的人口是以大米为主食,2008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为4.41亿亩,总产为1.93亿吨,全国粳稻产量为5700万吨,占稻谷总产的30.1%;

2008年黑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3670万亩,占全省作物播种面积的20.3%,总产达1835万吨,占全国粳稻产量近32.2%,占东三省产量的68.7%以上,商品率60%以上。

据市场调查,黑龙江省的优质粳米深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深圳等地人民的欢迎,而品质较差的则无人问津,这就造成了优质水稻品种供不应求,特别是优质水稻品种的原原种原种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该项目建设可以缓解黑龙江省优质水稻品种供需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2.2该项目建设是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各地种子公司相继解体,原有的种子繁育体系已不复存在,农民自繁自用、自由串换种子,导致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产量下降,品质不一,抗性降低。

目前黑龙江省的水稻原原种生产,往往只在育种家手中进行保持性繁殖,由于资金和条件所限,并没有按照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繁殖。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高标准的原原种、原种基地,源源不断地为生产上提供质量有保证的优质高产水稻种子。

为解决生产应用品种多、乱、杂,生产出的稻谷品质差,商品率低,所以需要加强供种体系建设。

另外水稻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南方水稻多数为籼型水稻,而且品质较差,北方水稻为一季粳稻区,品质相对较好,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

北方4省现有5亿人口,若每人每年消费75公斤稻谷(合大米50公斤),则每年需要375亿公斤稻谷,目前北方每年生产稻谷只有250亿公斤左右,还有125亿公斤的缺口,虽然南方生产的籼米有余,但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粳米,因此只有依靠科技,加快优质米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加强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合理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实行一体化经营,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增强水稻的市场竞争力。

2.2.3该项目建设是优质水稻生产市场的需要

黑龙江省不仅是我国北方粳稻优势产业带的主产区,并且具有绿色稻米生产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服务于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以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该区域无重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肥沃无污染;

且热量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2700-2900℃,无霜期125-135天,有利于优质北方粳稻的形成;

区域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水质佳,年降雨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土壤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主要为黑土,淋溶黑钙土,暗棕壤和草甸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