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3693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空动力投资分析Word下载.docx

外贸转包生产巩固竞争优势

五:

沈阳黎明注入上市公司有望在2011年去的突破性进展。

一流管理(公司管理者德才兼备):

航空发动机有望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财政将直接投入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这有利于建立起支撑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完备基础技术体系,形成完整的发动机型号谱系。

未来1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将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航空动力是目前航空发动机整机板块的唯一标的,承担着振兴发动机的历史使命。

一流业绩(有很好的盈利能力):

预测2011年-2013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69.73、86.54和10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50、0.78和1.01,

一流利好(政策扶持)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是“工业之花”。

 

动力所所长:

两大型号定型后中国发动机发展提速

(1)

2011-08-3014:

57:

15中国航空报

发动机研究院第一分院院长、中航工业动力所所长刘廷毅访谈录

记者 张宝鑫

中国航空报:

今年是中航工业动力所成立50周年。

动力所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我们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刘廷毅:

中航工业动力所创建于1961年8月,是吴大观等老一辈航空人亲手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从事大中型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设计研究和产品开发,以满足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履行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建所50年来,动力所几代人胸怀“中国战鹰中国心”的远大理想,坚定履行国家赋予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走上了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

50年来,研究所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白手起家。

研究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发动机设计室。

室主任吴大观带领不到100人的科研队伍,艰苦创业、从无到有,开始了从仿制到缩、放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尝试。

短短五年时间里,先后研制了喷发-1A、红旗-2等型号发动机,并建立了单管燃烧室、叶栅风洞、轴承试验器等3台试验设备,为研究所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艰难成长。

1961年8月6日,正式建所,从此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自己的设计研究所。

从1961年建所起的20年间,在人才、技术、资金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始了从改进、改型到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的艰辛探索,先后研制了涡喷-7甲(乙)、涡扇-5、涡扇-6等型号发动机。

通过这些型号的研制,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研制经验,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发动机试验基地,具备了发动机研发体系的雏型,培养和锻炼了人才队伍,初步拥有了自主研制发动机的能力,为后续型号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历史突破。

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所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1983年到2003年这20年间,根据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该所先后开展了“昆仑”、“太行”发动机型号研制和发动机预先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两型机的研制成功并装备使用,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的历史,进一步积累了工程研制经验,对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如果说前20年的发展是积累、量变过程的话,那么“昆仑”、“太行”发动机发展的20年则是飞跃、质变的过程。

第四阶段是加快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发展高度关注,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随着两型机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使用、研保条件的改善以及预研成果的积累,动力所进入了发动机系列化派生发展和全新研制新型发动机的加快发展阶段。

如果说以前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望尘莫及”,而如今已是“望其项背”了。

我国发动机科研事业历经50年的风雨征程,回眸这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您认为现在和将来在哪些方面努力和赶超?

未来一段时期,是动力所发动机装备使用和型号研制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发动机产业振兴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关系研究所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在未来发展中,动力所将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以满足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对国产先进动力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为根本,以发动机产品研制为主线,深入实施“预研与型号并重”的战略举措,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军机、民机、燃机“三大主业”协调发展,不断夯实设计能力、研保能力、人才支撑、管理创新“四个平台”,全面建设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产品服务、一流研制手段、一流管理体系、一流工作生活环境的“五个一流”现代化和谐研究所,使研究所的各项事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中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设计研究所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动力所将紧紧围绕军、民、燃三个动力产品领域,推进相关产业化发展。

同时,瞄准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预先研究,突破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加速技术成熟和集成验证,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

加强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完善设计体系。

加快研制条件建设,形成满足国产发动机研制配套、完善的试验条件。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业配套、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队伍。

加速管理创新,探索一套符合所情、有效促进科研生产、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在一代代动力人的奋斗下,如今动力所已成长为精神饱满、冲劲十足的壮年,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一把利剑,成为国家可以委以重任的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中航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正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发动机“十二五”期间要打翻身仗,全新的管理体制初见端倪,设立中航工业发动机研究院成为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您作为发动机研究院分党组书记、一分院院长和三个研究所的所长,请谈谈如何带领团队做好三个研究所融合,促进事业向前发展?

在今年集团公司的峰会上,林左鸣总经理的报告中明确了中航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是集团公司以及发动机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破解航空发动机制约航空工业发展这一难题,打赢一场航空发动机翻身仗,这是当前航空工业特别是发动机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今年5月,经集团公司批准,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成立了发动机研究院第一分院,其目的是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形成研发合力,实现一分院内部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分工协作、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更好地完成当前和未来发动机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任务,并为发动机研发领域的进一步整合打好基础。

一分院成立后,我们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以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平台、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薪酬平台、统一发展规划为目标,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当前三个科研院所的任务不变,这是稳定干部职工思想、全力以赴完成好当前繁重的科研经营和条件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基础;

二是组织制定一分院发展规划,共同研究明确各单位分工定位,这是促进各单位融合的前提。

三是在确定各单位分工定位的基础上,促进各单位分工合作、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四是逐步实现“四个统一”。

统一技术平台,实现各单位共建共享设计体系和试验体系,但应保持各单位技术特色;

统一管理平台,共同研究和采用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统筹各类资源,提升科研效率,提高研发质量,提升管理效益;

统一薪酬平台,共同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在确保完成好各项科研任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一分院全体职工的生活水平,实现单位和职工共同发展;

统一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一分院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发动机发展目标的实现。

航空动力:

志存高远终成大器

2011年08月01日14:

37

来源:

方正证券研究所作者:

张远德

事件:

公司7月29日发布半年报,201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33.94%,实现营业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4.2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7.95%。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小幅超预期。

201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33.94%,实现营业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4.2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7.95%,上半年EPS为0.11元相比去年0.08元增长了37.5%。

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下降2%以及期间费用率下降2%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保持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品稳定增长,是公司后续发展基石。

公司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品上半年收入增长25.52%,主要原因是航空发动机产品销量增长,与我们之前预期一致。

我们预计,未来5年军方采购国产战机总量为1265架,配套军航发动机将达71.3亿美元,公司后续发展具备良好的空间。

QC280/QD280燃气轮机与斯特林发动机又获新支持。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太阳能光热发电被放在突出位置,公司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范畴,又属于国家"

十二五"

规划中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上将有利于促进项目的发展;

中航工业积极支持公司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研制,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口转包业务面临压力,下半年有望好转。

上半年受人民币升值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口转包业务出现负增长,但上半年公司承揽的订单较多,大多处于试制阶段,因此随着试制阶段的结束,大多数合同将在下半年出口交付,届时出口转包业务将会有一定程度提升。

※费用控制得当,费用率创历史新低。

从报表上看,尽管仍然面临较大的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整体下降2%至7.71%,是历年来最低水平。

费用控制得当,费用率创历史新低。

盈利预测及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年EPS为0.27元和0.34元,对应PE为70倍和54倍,考虑到公司在整个航空制造业里的突出地位,沈阳黎明注入预期以及国家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有望年内出台,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整体业绩保持稳健目标价20元2011年07月29日13:

22来源:

东方证券

  公司整体收入保持稳健。

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5.52%;

非航空产品及贸易实现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79.15%;

出口转包实现收入5.92亿元,同比下滑13.93%。

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了预期中的稳定增长;

非航空产品,公司规划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和“十二五”末销售收入50亿元,未来非航产品也将成为公司的增长力量之一;

公司出口转包下滑,表明世界经济的恢复低于预期,同时也因为产品结构调整,下半年公司新产品试制将逐步完成并转入批产,公司外贸转包业务有望好转。

  中航工业积极布局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

近期,中航发动机公司与Honeywell签署了《小型发动机合作备忘录》,共同为中国市场开发喷气式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