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2908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通过过去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3、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4、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赛。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

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

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

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

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

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

出示饼干罐。

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

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

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

分组活动。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

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

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

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

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

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

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

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

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播放“杠杆” 

视频。

四、活动三:

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小组活动。

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

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3课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

“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