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有道》有感.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7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育有道》有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教育有道》有感.doc

对于读《教育有道》有感

朔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和宏萍

西方有一句话,叫“经验是头发落光后上帝送给你的一把梳子”,意思是,经验的获得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

寻求教育之“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寻并积极实验着的事。

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有时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期望却不一样,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凝眸深思,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但如何改进,如何能事半功倍?

本书就是通过众多教师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一点启示、一点借鉴、一种灵感和一种信念,改变学生,同时也改变自己。

我们身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礼仪外交等方面有所成长,而这一切的教育又都根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

“教师有道”就是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爱”的诠释,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写照,是我们老师“爱的智慧”。

教育不仅仅有爱,教师还应该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把握灵感,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百川归海”,于不经意间也能“教学求新”。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协调共育、相互感化、相互依存的过程。

如何教育好学生,如何管理好班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教育的最大难处不在学生,而在我们教师自身。

在于我们自己是否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能否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

本书共包括五部分:

爱的智慧、教学求新、不经意间、教余思绪、班级之光和战胜自己。

一、爱的智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因为爱只是教育的条件,但不是教育本身。

在教育缺少爱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爱;在人们重视教育之爱的时候,教育者则应时时提醒自己:

该如何去“爱”?

爱当然不纯粹是“技巧”,但爱的表达需要智慧。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含着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

在本内容中,作者一共给我吗收录了十五个小故事,期中,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不要在学生的心灵上打桩》这一篇文章,作者是戴峰老师。

戴峰老师也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并引用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女孩总是对别人发脾气,事后再去向他们道歉,别人却不一定会原谅她,她满怀疑惑,于是去问她父亲。

她父亲就对她说以后再发脾气时,就在园子里的地上钉一个木桩。

她按照父亲的话办,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地上的木桩没有了,而园子里却留下许多深深的坑,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消失,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她不再对别人发脾气了。

身为教师,我们肯定无法避免绝对不和学生生气,但你必须清楚,我们对学生发一次脾气,留在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甚至到永久。

作为老师,我们在对待每件事情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切忌图一时痛快、一时冲动,把自己的不快施加于他人。

实际上,发火只能说明自己无能,关闭一扇扇本来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失去一次次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以后就很难再走近他们的心灵。

二、教学求新。

对于新一轮课改来说,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很重要的。

但“素质”不是抽象的,“前卫理念”也好、“文化底蕴”也好、“学术功力”也好,最后必须转化为教育智慧,或者说体现在一个个教育教学的技巧之中。

离开了对一个个教学难题的富有智慧的破解,任何书斋里的“理论”都无异于纸上谈兵。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微笑的力量》这篇文章,作者是吴利妹老师,吴老师用自己那暖暖的微笑,让倩倩脑袋里所有偷懒的好办法都失去的发挥的空间,使孩子那一个个小小的“诡计”都消融在老师的微笑里。

老师微笑着收起了她心爱的玩具,而且无论小女孩怎么使性子,老师都不生气,耐心地微笑着让她把作业做完。

她那颗因贪玩而常常游移的心终于在老师的微笑里当了“俘虏”。

当孩子高高地举起作业本,自豪地说“老师,我完成了!

”时,满屋子都是暖暖的笑意。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不经意间。

教育有时需要设计和预见,但更多的时候,有效的教育往往源于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善于变偶然现象为必然教育,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

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的。

这部分内容中,《教育需要转个弯》,出自侯长樱教师之手,记录了他和学生小雯之间的故事。

小雯是个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学习习惯较差,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的批评,让班级的学生也对她产生了偏见。

当孩子们发现他桌兜里有很多课外书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小雯没有按时归还图书角的书,而且上课时偷看课外书,面对同学的诬陷,小雯的表现收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当时的情况,已经快被某些孩子占据了主导,这时,教师的表现相当重要,老师没有冲动,而是冷静下来,环视学生,将学生的矛头转了个方向,在搞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将手足无措的小雯进行了表扬,当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在教室响起来时,老师赢得的是小雯那一颗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从此之后,小雯经常拉着老师的手和老师聊家常,俨然把老师当成了老朋友。

所以,很多时候,教育孩子有时需要转个弯儿,也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余思绪。

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这里的思想不是空想,而首先是对自己平凡工作的反思与审视;其次还包括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时候,不断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传统的同时,以追求真理的胆识,辨析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甚至对一些似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与时俱进”地予以重新认识和研究,活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在这一部分,有教师提出了惩罚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慎之又慎地使用。

教师必须用爱心和尊重做基础,把奖励、赏识与惩罚有机的结合起来。

唯有如此,教育才是完整的。

五、班级之光。

魏书生曾经说过: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当班主任实在是吃了大亏!

”的确如此。

因为当了班主任,我们便有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因而能够更直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面对远比单一学科教学复杂得多的教育现象,我们不得不进行更多的思考、研究和探寻,在有了更多疲倦和烦恼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充实和喜悦。

也正是因为当了班主任,我们踏上了普通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道路……在这一部分,唐建华老师的《学会赏识自己》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肯定别人,赞美别人,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但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是一件不太习惯的事。

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时间展开赏识教育,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或者评价自己的进步之处。

事实上为了找到自己的进步之处,同学们都在不断改正缺点,互相取长补短,整个班级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合上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

给学生一点时间、一个机会,让他们明确目标,不断向好。

而我要做的,是不断反思,不断改变,不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