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2202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Word下载.docx

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由此可以类推。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

在韵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韵法也是有准则的,无论你有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只消按照规律填凑起来,看的时候行列整齐,读的时候声调铿锵,至少在外表上比较容易遮丑。

散文便不然,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

喀赖尔(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

“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

”伯风(Buffon)说:

“文调就是那个人。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

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

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

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

譬如说《左传》的文字好,好在哪里?

司马迁的文笔妙,妙在哪里?

这真是很难解说的。

(选自《论散文》)

1.根据文意,下列对于“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和我们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天天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散文。

B.散文是一种翻译,它能够把我们头脑里的思想情绪译成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最能显现作者真实的个性。

C.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是最自由的,因此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

D.散文的妙处很多,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散文相对的文体严格的讲应当是“韵文”,而“韵文”和诗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B.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包含着诗,而号称为诗的,里面的材料却仍然是散文。

C.散文和韵文的区别在于节奏和韵律这些形式要素上的不同。

D.在韵文里,格式是固定的,韵法是相同的,即使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读起来也会感到声调铿锵。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时常可以用各种媒介物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观看体操比赛、欣赏交响乐等也能体会到一种诗意。

B.散文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所以,我们鉴赏散文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对于散文那流动的情感,更是无法把握。

C.要写出好的散文,富于感情、思路清晰都是需要作者把握的重要因素。

D.伯风说:

”因此,提高人品,也有助于提高文品。

二、(2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4分。

第4——6题,每小题2分;

第7题8分)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力耕奉母。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

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

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

入楚,谒玄岳;

北游齐、鲁、燕、冀、嵩、雒;

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登罗浮,谒曹溪,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

北抵岷山,极于松潘。

又南过大渡河,复寻金沙江,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

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

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梧下先生①曰:

“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

海谓之曰:

‘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

’玄冲曰:

‘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

’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节选自钱谦益《徐霞客传》)

【注释】梧下先生:

作者自称。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秋冬觐省,以为常觐:

拜见。

B.心动趣归趣:

赶快。

C.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观:

游览。

D.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偫:

储备。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艰辛”的一项是()

①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②凌绝壁,冒丛箐

③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④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⑤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⑥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

A.②⑤⑥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从小想象力就特别丰富,十分喜欢山水。

没有出门远游之前,他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写过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时候,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用笔写出所见所感。

文章既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好像是高手画出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完成的。

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时常牵挂母亲。

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放纵心志游览远方,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D.徐霞客临死时,认为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因为胸无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处和所作的贡献反而不如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百姓,因而觉得自己死无遗憾。

本文作者也用王玄冲的故事认同了这一观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2)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试简要分析。

(不超过50字)(3分)

9.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不超过40字)(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5)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王勃《腾王阁序》)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湖光塔影

宗璞

①从燕园离去的人,难免沾染些泉石烟霞的癖好。

清晨在翠竹下读书,黄昏在杨柳岸边

散步,习惯了,自然觉得燕园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难以分开。

燕园的诸般

景色中,最不能忘记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

但若真把这幅画面落到纸上,究竟该

怎样着笔,我却想不出。

②小时候,常在湖边行走。

只觉得这湖水真绿,绿得和岸边丛生的草木差不多,简直分

不出草和水、水和草来。

又觉得这湖真大。

在湖岸边看着鱼儿向岛游去,水面上形成一行行

整齐的波纹,“鱼儿排队!

”我想。

夜晚,在梦中,我便也加入鱼儿的队伍,去探索小岛的秘密。

③一晃儿过了几十年。

我在经历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了

花晨月夕,四时风光。

未名湖,湖光依旧。

那塔,应该是未名塔了,最让人难忘的,是它投

在湖水上的影子。

晴天时,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

湖水一片碧绿,塔影在

湖光中,檐角的小兽清晰可辨。

阴雨时,黯云压着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开。

珠儿在湖面上跳落,泛起一层水汽。

塔影摇曳了,散开了,一会儿又聚在一起,给人一种迷

惘的感觉。

雾起时,湖、塔都笼罩着一层层轻纱。

雪落时,远近都覆盖着从未剪裁过的白绒

毡。

④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

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

小路。

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

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

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

那北岸树丛中的灯火,很

快显示了湖岸的线条,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风致。

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乙)着月色湖

光。

水的银光里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

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

不同。

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拔弦;

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

分均匀的笔触。

⑤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水面不大,三面山

坡,显得池水很深。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月光从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

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

句作出图解。

⑥冷月有知,当能告诉我们从建园起这里发生的种种悲剧。

鹤影诗魂,难逃魔掌,更不

说这湖山中渗透的民脂民膏,埋葬着的累累白骨了。

这园原名淑春园,是乾隆年间权臣和

珅的私产。

“芳园筑向帝城西”,那时颇有些达官贵人在这一带经营园圃。

燕园北部的镜春、

朗润、鸣鹤诸园,都是私人园林,现已融入燕园,成为一体。

⑦从那幽塘边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临湖轩,那便是当初燕京大学的神经中枢

了。

燕大于一九二六年从城内迁此。

同年,在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的游行中,便有燕大学

生惨遭杀害。

三十年代中,多少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湖光塔影奔向延安;

四十年代

中动荡、忧虑、苦痛和欢喜的岁月,虽然没有给这里的景物留下痕迹,却镌刻下了无数仁人

志士浴血奋斗的足迹。

⑧又是清晨散步,向湖中的岛眺望,那白石船仍静静地停泊在原处,树木只管各自绿

着。

在那浓绿中,一架射电天文望远镜赫然摆在那里,仰面向着天空。

有的朋友认为它破坏

了自然的景致,而我却觉得它在湖光塔影之间,显示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儿时的梦又在眼前

浮起。

⑨沉思了片刻,未名塔的背后已是一片朝霞。

这时却只有两个七八岁的学生在湖边。

们不知从何时起,坐在岸石上,聚精会神地观察水里的鱼。

“看!

鱼!

鱼排队!

”他们高兴地

大叫大嚷,一面指着水面上整齐的一行行波纹,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