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2101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宪法,也称“五四宪法”,它(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

这一状况有利于

A.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要求B.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C.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D.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5.历史学家金冲及教授认为:

“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B.国民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

C.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我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

6.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  )

A.运输业B.轻工业C.重工业D.金融业

7.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

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

8.1960年刘少奇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他的“堵漏洞理论”,该理论清楚地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漏洞;

二、资产阶级堵漏洞是好事;

三、社会主义要与资产阶级竞争,一道来堵漏洞,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

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

A.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B.应坚持用行政命令的办法

C.亟需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务必要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9.1964—1982年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厂矿企业有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二汽、成都飞机制造厂等。

进行这些基本建设是因为

A.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

B.中印边境战争,西部安全形势恶化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动

D.中苏交恶,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

10.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

“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

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東缚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11.“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

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人民公社期间国家更注重对农村的经济投入

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2.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3.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固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

A..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B.,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

C..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4.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

“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

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

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

”毛泽东此信件

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15.美国总统卡特曾说:

“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

”这说明中美建交(  )

A.得到美国国内民众一致赞同B.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D.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

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述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

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新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

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

——武力《国史讲堂: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

17.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

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

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

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

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

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1950年代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颁布了“五四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故①正确。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转变了职能,成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故②正确。

③.1954年的“五四宪法”,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③正确。

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故排除④。

故选A。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B

本题考查五四宪法,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③④.“五四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也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同时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故①③④正确。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这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②。

故选B。

4.【答案】D

5.【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是1956年,故A项错误。

B.国民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但无法体现材料关于公有制不断发展的主旨,故B项排除。

C.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取得优势”可得出,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为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故C项正确。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故选C。

6.【答案】C

【解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7.【答案】D

【解析】“一五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D。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

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中国的工业化建议和社会主义改造蓬勃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8.【答案】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