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实例: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在完全被砍伐的森林、火烧后的森林或草原、弃耕后的农田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动力: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2)催化剂: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2.外界环境因素
(1)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甚至改变群落演替的进程。
(2)群落自身的演化也会对环境发生作用,导致外界环境出现变化。
(3)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因素,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然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具有促进、抑制、改造或重建的作用。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3)群落演替中的乔木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5)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2.在裸岩上发生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分解岩石,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解析:
选B 苔藓比地衣高,在竞争阳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能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生长。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
B.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选C 人类活动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甚至会改变常规方向,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次生演替,冰川泥上进行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4.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干涸的池塘蓄水后的演替
B.森林砍伐后的恢复演替
C.火山岩上的演替
选C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未有过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5.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空间结构 B.初生演替 C.次生演替
选C 属于次生演替,因为火烧后,土壤中还有根、茎及种子等。
6.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乔木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选A 陆地上的初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植物群落、苔藓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和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7.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B.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选B 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更容易获得光能,因此灌木不会被草本植物取代。
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来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森林上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过程
①旱生演替: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②水生演替:
水生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陆生植物阶段。
(2)次生演替(以弃耕农田的演替为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名师点拨] 群落演替中“取代”的含义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
[题组冲关]
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选B 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竞争,如苔藓被草本植物替代的过程中,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
2.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选C 图中的演替是从采伐迹地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生物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1.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2)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常常引发群落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演替过程会相当缓慢,甚至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外来物种的引入:
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某一群落之中。
在适宜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3)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还草”等生态恢复措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的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探究]
(1)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提示:
如果小路废弃后,人的踩踏活动停止了,在路上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
(2)群落的演替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吗?
为什么?
不能,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后终止在一种稳定状态。
(3)是否所有的群落最终都可以演替为森林阶段?
试举例说明。
不是。
如草原,由于受降雨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演替到草原阶段。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不断地在发展,所以群落的演替也不会停止
B.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C.人类活动常常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选C 群落演替并非永无止境的,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演替的发生常由于以下原因:
①环境因素对群落的作用,或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所引起的变化;
②植物繁殖体的散布;
③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变化;
④新的物种、亚种、变种或新生态型的产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有保护性的,如植树造林等。
4.进行生物群落演替时,若按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
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
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高;
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而逆行演替的进行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
根据上述资料判断下列人类活动导致进展演替的是( )
A.过度放牧 B.毁林开荒
C.围湖造田D.退耕还湖
选D 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都可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等,这些属于逆行演替。
而退耕还湖则会导致进展演替。
一、选择题
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选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
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2.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选C 大火使森林大面积烧毁,破坏了原来的群落,导致原来的物种消失了;
在以后的时间依次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杂草地→白桦→云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选A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而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4.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一片闲置土地的部分植物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A.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中应采用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群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选D 调查数据表明该地区植物丰富度在减少,而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营养来源,所以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不会增加。
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有关该地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