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1260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文档格式.docx

本系统具有兼容性。

5)可靠性:

根据系统规模大、用户数量多、频带宽、传输距离远的特点,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

6)可扩展性:

本系统所有设备器材均采用宽带产品,具有足够的带宽余量,为以后系统扩展提供了保证。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要作综合的考虑。

2、设计说明

根据酒店的定位档次,需要为客人提供国际国内电视节目,在接收本地有线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卫星接收系统为整个酒店提供其他电视节目,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自办节目。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1套3.2米卫星接收天线,用C/KU波段双极化双输出高频头接收全部信号经避雷器、功分器,进入卫星接收机,后经邻频调制器进入混合器,再入宽带混合器至前端主放大器分配到干线,然后分支分配到用户终端。

CATV设备机房设于卫星接收机房。

要求卫星接收机房设于顶层,与接收天线不超过30米。

自办节目的视频信号也将连接至机房内,进入系统前端。

本系统所有前端设备均装入机柜中,以保证机房整洁干净。

在本系统中的全部放大器由前端机房集中供电,便于维修管理。

依据国家和有关部门规范,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节目源部分:

卫星接收和自办节目的视频信号;

系统前端部分:

对卫星电视节目进行调制/处理;

传输分配网络部分:

是对系统前端处理过的信号进行合理的传输、分配至用户的过程。

3、节目源

1)自办节目

根据需要将自办节目在前端与卫星电视系统相混合,进行处理,以达到系统传输使用的目的。

2)卫星电视节目

卫星电视系统是前端系统的关键部分。

卫星电视前端系统拟接收鑫诺1号卫星的15套节目。

三、前端设备性能参数及功能

卫星电视系统按其工作流程应分为接收天线部分及前端处理部分,各部分信号处理均十分关键,按甲方要求及我方工程经验,我司采用设备及其原因如下:

1、天线部分

采用高精度卫星接收天线。

该系列天线设计成熟、质量优异,用户遍及全国。

在各种恶劣使用条件下,系列天线经受着考验,在抗风、耐腐蚀、高精度接收、高可靠性方面表现了优异的性能。

该系列天线已通过了由中国卫星地球站设备质量认证委员会签发的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在设备配置上,建议采用1面3.2M卫星天线。

2、前端部分

系统前端由卫星接收机,调制器,混合器等组成。

高频头

卫星电视中AMC是一个很重要的器件,选用C/KU波段AMC,噪声温度只有17°

K,AMC的增益≥60dB,通频带宽为3.4-4.2GHz,800MHz带宽内平坦度≤±

1.5dB,36MHz频带内平坦度≤±

0.5dB,输入的阻抗为75Ω,VSWR很小,饱和电平高,交调失真也较小,本振频率在-40℃—+50℃温度内能长期稳定工作,5150MHz的频率稳定≤10-4,另外本振的相位噪场≤-85dBc/HZ(@10KHZ),抑制镜象干扰比较大。

Ku的AMC噪声系数为≤0.7dB,本振频率为11.3GHZ。

功分器

根据接收的频道数,选择采用2个十功分器。

数字卫星接收机

选用数字卫星接收机,要求必须完全满足广电部的“IRD技术暂行规范”,并且通过了广电部的入网检测。

调制器

选用固定频道中频处理调制器,中频处理调制器需要通过广电部工类中频调制器的入网检测,指标需要达到广播级的水平,载噪比不加权≥52dB,DP≤5°

,DG≤5%,边带抑制≥65dB,带外辐射抑制≥60dB。

2.混合器

采用定向耦合器混合的方式,各个口的隔离比较大,相互隔离≥30dB,反射损耗≥16dB,平坦度也较好≤±

0.75dB。

主放大器

采用860M双向放大器,末级采用倍功率放大模块,非线性失真指控较好,前级是低噪声放大器,带宽为45-860MHz,噪声系数较低,这样其C/N、CTB、CSO指标都相当小。

四、具体方案设计

根据酒店情况,确定总设计点位为572个电视点,设10个放大器。

根据各房型情况,设置点位;

为大堂、休闲娱乐场所、会议室、公共区域等预留一定的点位。

卫星接收部分的解码卡需要业主方根据需要到广电部门进行办理。

五、系统传输部分

1)系统组成:

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分配器系统。

2)信号传输:

本系统信号传输主干线采用SYWV-75-9同轴电缆线将信号传递到层间,并且主干线接入主干放大器,此放大器双向,主干线信号不能低于75dbuv。

到用户时,采用SYWV-75-5同轴电缆线,用户终端信号保持70dbuv左右。

1、系统分析

3.1)传输系统-干线

(1)、同轴电缆是一种有耗的传输线。

为了把信号传送到相当的距离,则必须在传输路径上串接一定数量的放大量以补偿被电缆衰耗的信号电平。

其次,同轴电缆的衰耗特性是与频道相关的,为了保证传送信号的质量,还必须在传送过程中对这种“倾斜”加以均衡补偿。

(2)、放大器的引入延伸了干线,但也引入了非线性失真,热噪声和幅频特性畸变等问题。

非线性失真,热噪声对传输的影响。

3.1.系统的热噪声随串接放大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则几级放大器的热泪盈眶噪声输入电平为No=NF+10Lgn+G+2.4dBuv。

3.2.为保证所传信号满足系统载噪比招标的要求必须增加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则几级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电平至少为Cn=Non+C/N

3.3.系统的非线性失真随串接放大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则几级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的增加量为:

对二阶失真为10Lgn(Db),对三阶失真为20Lgn(Db)。

3.4.为使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符合要求,必须降低放大的输出电平。

(3)、工作余量T和动态范围D

A、“V”曲线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曲线,系统可保证信号质量的工作电平不是一个而是一个“范围”。

系统工作余量为Ts=Cv-Cn=Co’-(NF+G+C/N+2.4)-20Lgn

B、动态范围D同T一样,对于单个放大器的动态范围Ds定义为:

Ds=Co’-(NF+G+2.4)

4.2)分配系统

分配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干线系统传送来的信号分配至各个用户点。

为了分配系统获得高的分配效率。

放大器工作在高电平状态,因此非线性失真成为分配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1)系统输出口电平所存在和随机电平波动各偏差,最终都有反映到用户电平上。

左右该电平取值的主要因素有:

4.1.1.A、系统的不稳定因素Us

4.1.2.B、系统由温度引起的电平波动或系统采取电平控制后的剩余偏差。

(2)分配系统在高电平状态工作,以获得良好分配效率。

(3)考虑分配系统的特点:

与干线系统相比,由于高电平分配导致系统长度短,放大器串接数目小。

2、器材特性及指标

1)分支器

特性

●适于反向传输

●阻抗:

1000HM

●屏蔽系数:

>80dB

●输出必加终端器

●连接插座:

F型

●尺寸:

54*48(mm)

●数量/重量:

22pcs/1.5kg

2)放大器

●本系列AGC干线放大器带有单输入/单输出

●导频

●-20dB测试点

●内装可调均衡器

●增噪声系数:

6.5dB

●双模块放大

●反射损耗:

﹥12dB

●屏蔽系数:

﹥75dB

●避雷保护

●输入/输出阻抗:

75欧姆

●推挽电路

●带内平坦度:

±

0.5dB

●功率消耗20W

●连接方式:

标准F型

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

47-860MHZ

增益

30dB

最大输出电平

119dBUV

均衡值

47MHZ1000MHZ

18dB

AGC特性

输入变化±

4DB,输出变化±

0.4dB

输入电平(AGC工作时)

76dBUV

输出电平(AGC工作时)

102dBUV

4)终端插座

●适用于正反向传输

●屏蔽系数>50dB

●终端电阻:

75R

●电缆连接点与FM/TV输出间绝缘强度>2KV

型号

SKH105

端口损耗

4-40

1dB

FM

10dB

VHF

UHF

1.5dB

5)SYWV—75—9电缆

特性:

●衰减小

●结构均匀性好

●抗干扰性能优良

●防潮性能好

●温度系数小

6)SYWV—75—5电缆

●防潮性能好

技术指标

SYWV—75—5

项目

内导体

绝缘

外导体

护套

说明

单根无氧铜线

物理发泡聚乙烯

铝塑复合膜加镀锡铜线或铝合金编织、编织线标称直径0.12—0.18

编织角度≤450

填充系数≥42

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规格

20×

0.015(双面)

0.12×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