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110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9 古诗三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这么热闹的场面,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它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

元日,王安石

齐读课题)

3.能结合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

预设一:

“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师:

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

“元日”就是过年。

师:

对!

农历正月初一。

4.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诗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5.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放鞭炮、吃年夜饭、贴春联。

6.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

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出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指导读出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范读。

(“/”表示在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4)学生按这样的节奏再读古诗,边读边想: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

4.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主学习:

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交流:

说说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

(3)展示交流: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①“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②“除”的意思就是过去。

“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

(一年过去了)

③屠苏: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出示注音,读准字音。

④千门万户:

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⑤“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曈”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出示注音,指名拼读。

⑥桃:

桃符。

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

瞧!

这就是桃符(出示课件:

门神对联)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像这样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

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对于现在来说“新桃”就是新春联;

“旧符”就是旧的春联。

“新桃换旧符”就是旧春联换成新春联。

5.古代的符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用竹字头。

看到“符”这个生字,你想到了和它相近的哪个字?

相机出示:

附付;

引导填空:

桃符符号附近付出(指导书写:

旧符)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元日:

(2)爆竹:

(3)一岁除:

(4)千门万户:

(5)曈曈:

三、深入品读,细细感悟。

1.指名回答,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

谁来读?

(1)过春节了,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

诗中的哪个词指鞭炮?

(2)指名读,理解“爆竹”。

(爆竹就是鞭炮。

)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

(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3)带着高兴的表情朗读。

新年的炮声似乎在说:

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告诉我们?

(除)

看吧,(课件示天上的烟火、亮光及地上的红炮纸)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炮纸,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

读。

(4)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5)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

(6)齐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7)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3.品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1)了解古人喝屠苏酒的意义。

(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驱除瘟疫。

(2)指名带上愿望朗读。

读出开心、快乐的心情。

(3)喝屠苏酒的人们会说什么?

(生看画面,师描述:

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

现在,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

孩子们会说:

()年轻人会说:

()老年人会说:

()

(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

(4)加上动作朗读。

(5)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得一年的?

(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

(6)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

(暖)说说你体的理解。

(鞭炮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温暖;

喝了酒心里暖洋洋;

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年轻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又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7)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8)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4.品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在我们感受着欣喜和激动中迎来了新升的太阳,同学们,看!

(课件出示灿烂的初升太阳)

(1)理解“曈曈日”。

你能用上哪些词形容你现在看到的太阳呢?

(喷薄而出、霞光万道、光芒四射)

(2)理解“千门万户”。

灿烂的阳光照着(千门万户),你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它?

(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每家每户)

(3)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

人们会有怎样的感觉?

(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3)指名怀着希望之情朗读。

(4)男女分组赛读。

(5)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5.品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把新桃换旧符。

(1)理解“新桃换旧符”的意义。

这里的“桃”和“符”指的都是“桃符”,结合注释说说桃符是什么?

(是用桃木做的,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古人“新桃换旧符”有着怎样的意义?

(课件出示录音小资料:

古时候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个神像,正月初一早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邪。

人们表达着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

(2)大胆想象,人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3)齐读,表达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4)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教师板书:

换春联)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

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5)学生齐读。

6.教师小结:

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2.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

当我们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

3.读句子,写诗句。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四、揭示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是描绘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的用意。

1.出示:

背景资料

王安石: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

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21岁中进士;

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

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

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法,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他更坚信新法的实行会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像过节一样幸福!

《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2.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

你对那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1)“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得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2)“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不仅仅是初升的太阳。

还有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3)“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就是陈旧的制度,不合理的法律;

新桃蕴涵着新政策,新法规。

3.再读题目“元日”。

(齐读)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

(美好生活的开始,新政策的开始。

4.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这首诗。

(既读出春节的热闹喜庆又读出王安石的雄心壮志。

5.学生自由背诵。

五、课堂延伸:

交流春联。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1)指名读春联。

(2)交流春联。

2.师出示春联,全班齐读。

3.收集王安石写的古诗,为开展吟诵王安石古诗的活动作准备。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学反思]

《元日》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

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配乐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图片导入学习,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师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过渡,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正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生子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步:

抓住词句,质疑深探。

学习古诗,对字词的准确理解非常关键,重点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