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567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第一册 管理制度标准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对测量控制进行指导并检查工作。

4、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

5、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保修和后期服务;

6、组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发新成果;

7、根据工程数量提出材料、劳力、设备、运输数量计划,按设计、变更设计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技术交底;

8、按照合同规定,与业主协作配合,协调各分部做好前后专业工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9、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难点项目,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技术保障;

10、针对本项目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攻关,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试验,制订稳妥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1.2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2.1.3信号工程师岗位职责

2.2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施工测量前,由工程部对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测量偏差符合要求后放能使用。

2、加设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经两组以上测量人员复测后方能使用,对重点、关键控制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控制测量设计,并进行控制测量。

3、主要控制桩点的交叉护桩,临时水准点要与两端经过复测后的设计控制桩、基点闭合。

并编写复测测量成果。

2.3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施工图的复核,正确指导现场施工和管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经理部范围内的施工图复核和管理控制。

3、职责

工程部负责对施工图现场核对实施控制;

工程部、各工区主管工程师负责对具体项目的施工图进行现场核对;

重要项目由项目部组织实施一图一审。

4、实施办法

接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后,由总(或主管)工程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施工图文件进行审核并组织、指导各工区项目总工、各专业主管工程师分别依据施工图对现场逐一核对。

各专业技术人员接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十五天内,将设计施工图文件与施工现场逐一核对完,并填写《设计文件核对记录表》。

5、施工图核对的主要内容

⑴施工图设计与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⑵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施工方案和过渡措施是否可行,与现场环境、条件是否吻合,其出入偏差大小以及应该补充完善的措施;

⑶对施工图设计经现场核对后,有无改善的建议和需补充完善的内容;

⑷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配套完整,各专业图纸所采用的标高系统是否一致;

⑸施工图中注明的有关协议、纪要落实是否齐全或明确;

⑹建筑、结构、设备及各专业之间有无矛盾,各建筑构造物、设备安装平面布置的尺寸关系是否侵入限界;

⑺地质、水文资料是否需要补充;

⑻图与图、设计说明与图、各相关工程的设计图之间有无矛盾;

⑼各种工程项目是否遗漏,数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6、施工图现场调查核对的主要内容

⑴施工图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可行,线路、桥涵、房建、给排水、通信、信号、电力各专业间配套有无矛盾;

⑵工程所需的地质、水文资料等是否与施工现场相符合;

⑶过渡工程的实施性指导方案、实施步骤与质量、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施工与运行的要求;

⑷施工地点的自然状况与地貌是否与施工图设计相符;

⑸当地住房、生活供应、社会治安、交通运输、水源、电源、通信、地方材料供应、历年气象资料及有关法令对施工影响的限制及补偿情况等;

⑹核对各种在施工中影响使用和有碍施工的管线情况,了解相邻建筑物的基础情况等。

根据施工图现场调查核对记录,由项目总工程师(或工区总工)主持写出施工图设计交底调研报告,报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并申请设计交底。

项目总工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协商解决提出的有关问题,并形成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纪要,作为施工依据之一。

2.4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将工程特点、工程内容、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向各部门和作业队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阶段由项目(分)部技术人员和作业队技术主管将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的工程内容、结构特点、操作要求、技术标准等向现场技术人员及领工员进行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现场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分项技术交底。

2、在前阶段即将结束、后阶段尚未开始、工序变更即将进入下道工序之前,应分阶段进行技术交底。

搬移新工点后亦先交底后开工,各个工点的作业队及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技术交底和相关资料。

3、技术交底资料中的配套措施和配套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技术交底资料必须复核,签字完善。

2.5开工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

施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并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施工承包合同内的总体工程开工报告和各单位工程的开工报告均按本规定办理。

工程部负责对工程的开工报告实施控制。

当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后,各工段应提出开工报告,报工程部审核后请项目经理、总工审批签字后盖项目部印章。

对人员、设备、材料等进场情况、测量放样资料、施工组织报审表等应先由各工段总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签字,然后由工程部送监理站报请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盖章,并报指挥部工程部备案。

总体工程和业主规定的重点工程由指挥部工程部审核、指挥部审批盖章。

由业主或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

各工段及工程部,在工程开工前,应对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落实现场已经具备工程开工的条件,并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安全、质量要求。

5、开工报告应具备的条件

⑴施工合同已签订;

⑵设计文件已批准,施工图纸能保证正常施工需要;

⑶设计交底已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已编制;

⑷征地已办妥,拆迁的场地已平整;

⑸施工场地已做到“三通一平”生产、生活用房及临时设施已基本建成;

⑹项目管理班子已建立,施工力量已进场;

⑺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已落实并到位;

⑻工程施工配合的安全协议已签订。

6、施工准备工作的落实和检查

各工段应对开工准备工作和开工必备的基本条件列出计划,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并进行检查,没有完成的分析原因,排出解决日期。

7、开工报告流程

各工段检查落实开工条件→填写开工报告→项目部审批→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工程部送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报送业主批准或备案→送一份给公司调度室备案。

8、开工报告样张

开工报告及附件

2.6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必须及时检查、申报、签认。

2、检查、申报、签认程序: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程序是按从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顺序进行。

3、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必须先经自检合格后再向监理和业主申报检验

4、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组织:

⑴检验批由项目(分)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写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并予以及时签认,挡土墙的首段基坑的承载力和孔桩、抗滑桩的地质必须经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⑵分项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写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并予以及时签认。

⑶分部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写在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并予以及时签认。

⑷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部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验收报告。

2.7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

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⑴隐蔽工程在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

⑵桥梁和重要涵洞地基、路基地基处理等主要分部工程验收时,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派人参加。

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或关键的隐蔽工程经三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重要或关键的隐蔽检查记录由专业工程师负责填写,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会签。

3、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应复写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各一份,自存二份归档。

4、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⑴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地基的处理。

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⑵钢筋砼工程: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⑶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

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⑴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

⑵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⑶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⑷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⑸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⑹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

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填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做好编目和标识,有专人保管,便于检索。

2.8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1、按照客运专线验收标准的要求,主要项目的施工工艺标准共分三类:

第一类是工艺流程清楚、合格工程质量的判定标准明确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已制订了具体工艺、方法,能指导具体工程施工时,不需要施工工艺设计;

第二类是合格工程质量的判定标准明确、但工艺流程需要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制订才能指导具体工程施工的分项或分部工程,需要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第三类是工艺流程清楚、合格工程质量的判定标准也明确、但工艺参数不能确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工作面进行工艺试验,以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2、施工工艺设计由各工段工程部完成,上报工程技术部审核,并由工程技术部专业工程师报监理单位审批;

工艺试验由各工段工程部组织,工程部专业工程师现场确认,所获得的施工工艺参数由专业工程师整理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3、施工工艺设计首先应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以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为范本,工艺流程实施的结果应不低于客运专线验收标准的要求。

4、施工工艺设计时应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保证质量,保障安全。

5、进行工艺试验的施工场地(部位)的选取,对于该项工艺的大范围采用,要具有代表性,要获得监理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认可。

6、工艺试验进行时,施工作业人员要认真、仔细,试验人员全程参与,并适时取样试验以获得必要的数据;

专业工程师监督工艺试验的全过程,在工艺试验取得满意的结果后,根据相关的试验数据总结出所需要的施工工艺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