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322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二电工基础孙立静授课计划Word格式.docx

1.本计划要求任课教师按学科必须填写,一式两份。

2.教学进度表、技能进度表由同科任课教师共同确定,统一执行。

3.由专业部、教务处审定,报主管校长批准。

4.本表一式两份,一份由任课教师保存参照执行,一份由教务处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科目

电工

班级

电11-3、4

周课时

3

教材名称

电工技术基础

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删减和改进意见:

本学期教学内容《正弦交流电》系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电工技术基础》第七章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应用,并且该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工厂中的动力设备电路、家庭中的照明电路等。

本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第七章《三相交流电路》是电路分析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流应用电路的关键章节。

目前,三相电路是电力系统主要的供电方式。

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内容重新整合。

第七章《三相交流电路》理论知识多,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特别是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上过三相电路理论课之后做实验仍然存在不少盲从现象。

如实验"

三相交流电路电流、电压的测量"

,电路如图1所示。

要求学生先连好电路,再根据三相电路理论知,测量各相、线的电压电流。

其中,电路各线均可开、短路,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对电路特性做一总结。

在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对测量结果的验证,理论的归纳总结,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就不清楚了。

原因两点:

(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不能灵活运用;

(2)实验中含有保险丝、多个开关等,使学生忙于连接测量,短时间内难于理论验证实验,归纳时也多次反映搞不清楚负载、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以上问题,理论课举例子时,刻意加进三相电路在生活用电中的应用,一则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归纳,二则体现了三相教学的目的在于应用于生产生活,三则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的来研究三相电路的生活用电常识。

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任务和工作情景,在正个教学设计中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并结合实训室的环境条件分设实验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期知识教学目标:

课题一:

三相交流电源

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三相四年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课题二:

三相负载的接法

1.熟练掌握Y接法时负载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及中线的作用。

2.熟练掌握△接法时负载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3.掌握负载对称、不对称情况下电路的分析方法

课题三:

三相电路的功率

1.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特点及计算方法

2.知道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特点及计算方法

3.能对大楼建筑照明系统进行分析。

课题四:

电动机

1.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3.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课题五:

安全用电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课题六:

变压器

1.熟悉变压器的分类和构造。

2.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

4.了解几种常用变压器。

学科能力培养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章是“正弦交流电路”,是在学习完直流电路、磁与电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同时也为后一章“三相交流电”的学习打基础,所以这一章在整个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解了交流电的产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的学习有关交流的其他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电子技术应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三相交流电源;

⑵三相负载的接法;

⑶三相电路的功率;

⑷电动机;

⑸安全用电;

技能目标:

⑴会使用仪器仪表;

⑵熟悉试验台性能及能够规范操作;

⑶能借助字典看懂外文器件资料;

⑷认识电工技术基础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⑴服从领导工作分配;

遵守厂纪厂规;

⑵同事间需团结帮助;

需要团队精神;

⑶有一定的社交和应变能力;

⑷能与供应商沟通。

3.方法能力目标:

⑴看懂使用说明书;

⑵对行业了解;

⑶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

了解市场行情和供求情况;

⑷收集新材料信息熟悉档案管理;

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强;

⑸收集信息、查阅资料能力、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重构和创新的能力;

⑹爱好广泛,知识平台结构宽广;

教材每章节重点、难点分析、培养目标、课时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值关系与相位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发现法、讨论法

课时分配:

12学时讲授8学时,实践4学时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和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分析的能力,提高总结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发展目标:

掌握负载对称、不对称情况下电路的分子方法是今后学习分析交流电路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

负载Y接法时负载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及中线的作用。

(这些知识是今后为进一步学习分析交流电电路做准备和打基础的,故设为本内容的重点。

负载不对称Y接法时的电路分析(交流电的矢量表示法比较难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将它定位本节课的难点。

8学时讲授6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

讲授法、实验法、比较法

24学时讲授18学时,实践6学时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

挂图法、实验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20学时讲授16学时,实践4学时

常用安全用电的防护措施

挂图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12学时讲授10学时,实践2学时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进度简表

周次

教学章节及内容

1

2月25日—3月3日

§

7.1三相交流电源

2

3月4日—3月10日

7.2三相负载的接法

3月11日—3月17日

4

3月18日—3月31日

7.3三相电路的功率

5

4月1日—4月7日

7.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6

4月8日—4月14日

7.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7

4月15日—4月21日

7.6单相异步电动机

8

4月22日—4月28日

期中考试复习

9

4月29日—5月5日

期中考试

10

5月6日—5月12日

7.7直流电动机和通用电动机

11

5月13日—5月19日

8.1变压器的构造

12

5月20日—5月26日

8.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3

5月27日—6月2日

14

6月3日—6月9日

8.3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

15

6月10日—6月16日

8.4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16

6月17日—6月23日

期末考试复习

17

6月24日—6月30日

18

7月1日—7月7日

期末考试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措施和实施要求:

一、计划措施

(一)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促使本教研组各学科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的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全面推行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化,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化,理论实践一体化,逐步形成“技能型”教学特点。

3.针对实训学生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进行实习课教学改革,推行电工技能训练模块化教改。

(二)教研组建设方面

1.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打造和谐团结、业务能力强、具有凝聚力的教研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