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9665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5)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6)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7)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

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

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

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

而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是乳浊液。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a、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b、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例题:

如图所示,烧杯牢牢地固定在黏有石蜡的木块上,要想使烧杯和木块分离,可向水中加入__________;

要想使表面沾有水的木块和烧杯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可向水中加入_________。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

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

(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上图)。

若将溶液降温到20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俗称不溶)

20℃时S

>

10g

1-10g

0.01-1

<

0.01

(5)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A、列表法(表9-1)

B、曲线法:

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图9-12、9-13)

C、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E、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例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3℃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_。

(2)P点的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点为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___________无晶体析出的有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8)除去A中的泥沙用________法;

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___________法。

例2:

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②标准:

1体积水③状态: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

(2)结晶法:

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概念:

热的溶液冷却后,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低温度),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原理: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说明: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物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S)(注:

S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有关。

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简单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溶剂的量。

可用: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

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

②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计算、量取、稀释,装瓶。

②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A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____(填“10”“50”或“500”)ml。

(5)E操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F操作中溶液洒落

(3)溶解度与同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