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9015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激励和约束的效应,熟悉微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现实中厂商和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基本动机,预测微观经济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行为结果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评价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

章题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小计

1

引论

2

供求理论

10

3

效用论

4

生产理论

8

5

成本论

6

完全竞争市场

7

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9

博弈论

合计

68

四、教学教法建议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是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理论讲授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能够化解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能够抓住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

理论讲授的手段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最主要手段。

案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居民的消费决策都和人们的微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将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堂,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教学手段。

课堂讨论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的形式。

在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力提倡课堂讨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

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而且通过观点的碰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练习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手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决定的,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关系。

所以,微观经济学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各种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做计算题来加深对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

百分制(√);

五级分制();

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

总成绩=平时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2.参考书目:

(1)曼昆:

微观经济学(2版),大学,2000年。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华夏。

(3)斯蒂格利茨著:

《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4)曼斯费尔德著:

《微观经济学》人民大学。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微观经济学》,人民大学。

(6)里安: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三联书店。

(7)尼科尔森:

《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1999年。

(8)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三联书店,1997年。

(9)约翰.D.海《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2000年。

本文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教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教学难点:

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实证分析与规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函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函数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第四节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五节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一般意义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和弧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四、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五、弹性概念的扩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

第六节供求理论的运用

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二、价格放开

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四、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第七节蛛网模型

一、收敛型蛛网

二、发散型蛛网

三、封闭型蛛网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化;

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供给)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区分;

弹性的理解与应用。

本章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其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供求定律、市场均衡的实现;

并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阐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

通过引入时间变化因素,阐明动态分析方法的运用,并引出蛛网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准确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

掌握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现实市场变化及其某些现象进行分析。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第三节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含义

二、预算线的变动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三、收入变化:

收入—消费曲线

四、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二、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预算线及其移动;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条件;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本章考察消费者行为,目的在于从消费者行为出发,对需求进行进一步研究,由此说明或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说明该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证明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消费者取得的最大效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家了解微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消费者根据哪些因素和什么原则来决定其购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消费者达到均衡状态(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具体说明收入、价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需求的关系。

并能较客观地分析、评价微观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容,熟悉建立两种效用理论的前提条件以及相应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并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说明需求规律。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厂商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二、企业的本质

三、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

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短期生产的三阶段

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曲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第五节等成本线

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三、扩展线

第七节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三条短期产量曲线及其关系;

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长期生产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几种特殊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本章要使同学们掌握生产者如何进行理性选择,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中三条产量曲线的关系及生产的三个阶段及合理的经济区域;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和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中两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第五章成本论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一、机会成本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三、利润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一、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一组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推导;

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组长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推导;

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

本章要使同学们掌握成本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关于成本的各种曲线;

理解掌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生产规模的选择;

了解成本的性质及成本的构成;

学会运用成本理论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生产规模的选择。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