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786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

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城镇商业继续繁荣。

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晋商和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误区警示]“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

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名镇。

②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知识点拨]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4)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清朝

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②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官府控制。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知识点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受统治者的政策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宋代以前以陆路为主,宋代及以后以海路为主;

汉至元对外贸易比较频繁,而明清时期则走向衰落。

主题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发展历程

1.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阶段特征:

①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②秦汉至隋唐之前,艰难发展。

③隋唐,进一步发展。

④两宋,空前繁荣。

⑤元朝,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繁荣。

⑥明清,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出现商帮。

(2)影响因素:

①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

②政府的政策、法律。

③社会局势。

④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影响。

2.商品经济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

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的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

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行远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答案 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

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2)依据材料指出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答案 农民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

农民陷入困境,逃入山中,垦山为田;

富商生活奢靡。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政策?

为什么?

答案 历史信息:

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草市更加普遍;

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材料四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

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清)《棉布谣》

(4)材料四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阻碍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现象:

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

主题二 中国古代商业和对外贸易成就

1.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突破

(1)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

表现为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原因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

(2)第二次是宋朝。

表现为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另外官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原因是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

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5)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呈相应变化。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市场类型多样。

在城市中有市、庙会等,在乡村中有草市。

(2)以商业为主的市镇发达。

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货币种类丰富。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铜钱为辅的铜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业地位低下。

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答案 “市”为政府所设置;

设在都邑之中;

坊市分开;

交易有时间限制。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3)“草市”与“市”有何区别?

依据材料说明“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说明了什么?

答案 区别:

“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

“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自发兴起的集市。

意义:

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说明: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材料四 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

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

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

从之。

使臣不悦,请如旧制。

——《明史》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 特点:

政治色彩大于经济色彩;

政府垄断对外贸易;

不计较经济效益;

与多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明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防范海寇,维护封建统治。

 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1.《墨子·

贵义》载:

“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

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解析 由“商人之四方”可知其流动性大;

由“市贾倍蓰”可知商人获益较大;

“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讲述的是商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依然会去经商。

D与材料无关。

2.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答案 A

解析 秦、楚是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和湖北,而“朝秦暮楚”则体现了时间的短暂与空间的转换,因此B、C、D三项都能体现,而A项并不能体现。

3.“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要求是“唐朝”,A、C两项是明清时期;

B项最早可能是元代;

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业发展。

故选D项。

4.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

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